沖突四:發展性評價與傳統分數
現象:由于各類招生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標準,導致人們對教育工作評價的主旋律是看學生分數和升學率,從而使發展性評價受到傳統分數的制約。
反思:這一棘手的社會現實深刻地反映出分數仍是目前社會評價教育、家長評價學校、領導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的重要杠桿,它顯然與新課程中的發展性評價觀相矛盾,同時也充分地暴露了新課程實施中:(一)學校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是當務之急。由于目前學校評價的改革與新課程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社會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信心不夠。(二)教師評價制度改革滯后。傳統的教師評價,主要看教師所教班級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和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評價主體是一元的,基本上是校長和教研員說了算,教師、學生和家長很少參與到對教師的評價,這使得教師評價存在很大的不公正性。(三)學生評價制度改革滯后。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仍停留在只注重考試分數。
要扭轉這一局面,一是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主動學習并大力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使其深入人心,真正使社會、家長、學校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形成合力,構筑堅實的基礎。二是全面改革各類考試招生制度,建立新的評價體系。/考試大/收集/要建立新的評價體系,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評價觀,真正實現考試多樣化,使教師和學生有展現特長和潛能的機會。三是建立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制度;不僅評價學業,同時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
沖突五: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具
現象:許多優質課競賽可謂是一個課件的大展賽,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具成為了教室內的飾物,黑板干脆成了“空白板”。/考試大/收集/縱觀這些課件卻發現:有的課件不過只起到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課堂干脆成了“放電影”,教師成了放映員,鼠標點點,小棒指指,學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觀眾;有的教師把課件做得五彩繽紛,以為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果適得其反,學生的注意力反而被鮮艷的色彩所吸引,忘記了聽課,忽略了課堂教學中應掌握的知識;有的教師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課件放棄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有的課件因制作粗糙,鏈接不好,弄得教者手忙腳亂,反倒被動。
反思: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確實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但在本質上它只是一種認知輔助手段和工具,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不能成為課堂的主宰,那種完全用課件的演示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活動、甚至完全取代我們的傳統教具,用事先設計好的課件引領報考的課堂,阻礙學生思維發展的做法甚為不妥。
沖突六:課程開發與資源有限
現象:有的老師說,教材內容太少,十五分鐘就講完了,不知道干什么;也有的老師說課文這么多,課時不夠;還有的老師一個勁兒地抱怨:課程資源缺乏,無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也難以實現合作與交流。
反思:以上教師的發言表明教師在新課改中缺乏課程開發的意識,不清楚什么是課程資源,更不知道如何去開發資源,而將課改中遇到的困難簡單歸結為課程資源的匱乏和有限,甚至有的地方和學校把課程開發僅僅理解為編校本教材。
問題并不在于資源的短缺,而在于課程資源開發意識不強和能力不足。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當樹立鮮明的課程資源觀。/考試大/收集/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校內校外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或非物質資源。教師要徹底改變學校是唯一課程資源的觀念,一篇新聞、一段廣告、一盤菜、一個小笑話等等都可能為教學服務,這些資源直接來自于生活,學生會感到親切,因此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十分重要;其次應將視野投向整個社區,廣開思路,大力拓展,盡可能發掘學生、教師、班級、學校周圍的自然、社會、人文資源;充分發揮現代視聽技術、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在課程資源建設中的作用;拓寬校內外課程資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使課程資源在不斷地收集、篩選、整理、利用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