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主要內容與設計要求
1、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主要內容
⑴ 自我意識輔導——學會自尊
●羅杰斯認為:自我意識是人格形成、發展和改變的基礎,是人格能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標志。
△ 自我認識輔導——從“自我知覺”、“自我概念”、“自我評價”等角度展開;
△ 自我體驗輔導——從“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等角度展開;
△ 自我監控輔導——從“自我監督”、“自我完善”、“自我調控”等角度展開。
⑵ 學習心理輔導——學會學習
●張春興認為:在個體20歲以前的五個發展階段的發展危機,無一不與認知學習時成功或失敗所帶來的快樂或痛苦經驗有關。
△ 智力因素發展性輔導 △ 非智力因素發展性輔導
⑶ 人際關系輔導——學會交往
△ 同伴交往輔導 △ 師生交往輔導
△ 親子交往輔導 △ 陌生人交往輔導
⑷ 生活適應輔導——學會生活
△ 青春期適應輔導 △ 環境適應輔導
△ 升學就業輔導 △ 消費休閑輔導
臺灣師大張春興教授2001年綜合現代認知主義重“知”、行為主義重“行”及人本主義重“情”的理念,提出“四會能力”的概念,可供參考:
● 學會主動求知的能力——
⑴ 從陳述性知識到程序性知識;
⑵ 從認知學習到認知策略;
⑶ 從書本知識到生活運用;
⑷ 從原理原則的理解到獨出心裁的創造;
⑸ 學會運用最新信息科學技能獲取知識;
⑹ 養成主動求知的興趣與意志,進而奠定以后從事獨立研究高深學術專業的心理基礎。
● 學會身體力行的能力 ——
⑴ 領悟“事非經過不知其法”一語的真諦;
⑵ 體驗獨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樂趣與成就感;
⑶ 經過從設定工作目標到達成目標的歷程;
⑷ 養成吃苦耐勞與堅忍不拔的做事精神;
⑸ 建立勇于負責、實事求是與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⑹ 了解社會不同行業的性質、價值及從業者所需具備的條件。
● 學會待人接物的能力——
⑴ 了解自己,認識別人,以及“推己及人”的涵義;
⑵ 領悟“施比受更有福”一語的真諦;
⑶ 培養對遜于己者友善、對勝于己者合作的胸懷;
⑷ 了解人間親情與友情的可貴;
⑸ 養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
⑹ 遵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古訓。
● 學會自我發展的能力——
⑴ 從“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語獲得啟示;
⑵ 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以及個人在學業和職業上的興趣;
⑶ 在日趨復雜的多元化社會中,能認清環境并努力探求自己的人生方向;
⑷ 養成獨立性格,在作出是非善惡的判斷時能有自己的價值觀;
⑸ 能擇善固執、容忍挫折、抗拒誘惑;
⑹ 能設定個人將來謀生與服務社會的理想目標,并肯為實現理想目標而盡全力。
2、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要求
(1) 正確表述輔導理念——
● 教師對輔導主題在理論上的辨析; ● 確定這一輔導主題的針對性是什么?
● 實施這一輔導主題的目的、意義是什么?
(2)恰當設定輔導目標
● 目標必須清晰明確;
● 目標必須集中;
● 目標必須可操作;
● 注意有重點地堅持一些團體輔導的共性目標——發展團體信任;學會自我接納;容忍別人;學習作出決定并接受其結果;減少孤獨感;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增強關懷別人的能力;學會善解人意;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
(3) 精心設計輔導活動
●為什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一定要“動”起來?
☆ 任何學習都從情境開始;
☆ 只有活動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性,降低心理防御水平;
☆ 活動有利于學生體驗角色情感;
☆ 活動有利于學生選擇行為模仿標準。
● 為什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常常用角色扮演或小品?
☆ 人的心理問題離不開特定的生活場景;
☆ 學術界認為,心理劇的誕生(莫里諾,1920)在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標志著團體輔導的重要開端。
● 可供選擇的活動形式
☆ 團體討論 ☆ 腦力激蕩術 ☆ 涂色
☆ 故事接龍 ☆ 辯論賽 ☆ 家庭樹
☆ 搶答賽 ☆ 角色扮演 ☆ 填字找字
☆ 啞劇 ☆ AB劇 ☆ 句子完成
☆ 游戲 ☆ 優點轟炸 ☆ 意義連線
☆ 贈送禮物 ☆ 行為訓練 ☆ 密碼翻譯
☆ 韻律活動 ☆ 鏡中人 ☆ 想象畫
☆ 自由聯想 ☆ 放松體操 ☆ 走跳棋
☆ 信件會串 ☆ 自畫像 ☆ 時空隧道
☆ 走迷宮 ☆ 制作卡片 ☆ 制訂計劃
● 在小學和幼兒園多用游戲輔導,在初高中提倡游戲輔導。
△ 游戲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傾向,游戲是一種行為,一種情境。游戲對兒童心智上統整功能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它的細微功能可以表現為幫助嬰兒認識父母的臉;它的宏觀功能可以達到思考整個地球的環保問題的解決策略。它可使兒童人格特質的組合達到自動化。從出生到為人父母的成人期,這樣的心智統整功能都在繼續發展。
△ 如果要預防兒童產生問題,那么最好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兒童有更多的游戲機會。
△ 游戲是學生包括成人普遍喜歡的活動,關注和參與游戲是人的天性。有益的游戲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并從中受到教育。
△ 游戲的特點是——
☆ 創設了一種情境,并可將情境組合成有意義的“產品”;
☆ 過程中充滿歡樂; ☆ 主動參與;
☆ 不一定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 沒有特別標明的學習目標;
☆ 不會有輸贏的心理負擔; ☆ 有“自我效能感”。
△ 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戲的種類——
☆ 協助交往的游戲; ☆ 增強團隊凝聚力的游戲;
☆ 促進學習效果的游戲;☆ 增強耐挫力的游戲;
☆ 增強自我意識的游戲。等等。
△ 游戲不等于游戲輔導,因為輔導是有明確目標和明確設計的,并不是每一個游戲都可以稱為是一種游戲輔導。游戲輔導的過程一般包括:選擇游戲---學習規則---觀察行為---調節情緒---澄清討論(關鍵)---再來一次。
(4) 認真理清輔導思路
△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是學生主體參與率很高、課堂活動流程動感很強的學校教育形式。輔導活動的現場是瞬息萬變、很難預測的,因此教師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輔導思路上,而不應拘泥于具體細節。
△ 如果一堂班級輔導活動課在實施過程中感覺不夠流暢、效果不佳,除了教師個體因素外,問題往往出在輔導思路的迷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