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士教育家裴斯特洛齊(J.M.Pestalozzi,1746-1827)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
2.德國心理學家赫爾巴特(J.F.Herbart,1776-1841)把這一主張付諸實現,提出教育的四個形式階段,后由其學生定型為廣為流傳的五段教學法(準備、提示、聯想、系統、方法);
3.1867年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К.Д.Ушинский,1824-1870)發表了《人是教育的對象》,指出生理學、心理學、邏輯學是教育的“三個主要基礎”,而心理學“當然站在一切科學的首位”;
4.1877年俄國教育家與心理學家卡普捷烈夫(П.Ф.Каптерев)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
5.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一書的問世,標志著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6.1924年廖世承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