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述題
1.論述學校教育作為一種環境是怎樣拉大和縮小少年兒童之間的個體差異的。
學校教育種環境可以縮小兒童少年之間的個體差異。
⑴學校對兒童少年進行的教育可以歸為三個方面,即知識技能、價值觀,以及精神文明。這三個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獨立地完成。因此,若任由家庭對其子女任意實施教育,那么兒童少年之間在上述三個方面會有更大的個體差異。現在,義務教育制度要求學校普遍地對兒童少年實施上述三個方面的教育,于是在這些方面就縮小了個體差異。
?、苾和彝サ纳鐣?經濟地位差異會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有很大差異。雖然極少數家庭的教育水準會高于學校,但是從全社會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準是相當低的。但是學校通過義務教育,幫助大部分無力承擔子女教育的家庭實施對下一代的教育,這就提高了全社會基礎教育的水準,縮小了個體差異。
學校教育作為一種環境也可以拉大兒童少年之間的個體差異。
學校以各方面的專業教師、各種設備器材,滿足志趣不同的學生的需要,從而造成個體差異分布的調整。例如子女的基因型會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這樣,即父母無音樂天賦,而子女有。如果沒有普及的學校教育,該家庭的子女將因為沒有音樂教育的刺激而不能發展其音樂天賦并且研習成才。有了規范的學校教育后,這名學生就可能脫穎而出,學校就在音樂方面拉大了他與其他條件相似的同學之間的個體差異。學校在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統,從校內除常規課程之外開設的“興趣課”,到學校所在地區里各級校外才藝輔導機構,乃至送到專業機構接受準備性的訓練,使才藝潛能不同的兒童少年個體都能更充分地得到發展。
2.論述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基本含義和典型現象。
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理論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教學含義。體現在:
一是皮亞杰獨立于學校的教學來考察兒童認知的一般發展。因此,如果他的理論是正確的,那就為學校教學奠定了基礎,堅定了我們關于教學的程度要以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為基礎的信念,從而不會去拔苗助長。
二是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機制的理論啟發教師去思考,通過怎樣的具體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圖式來同化或順應一個新樣例。這樣的思考是與在我國目前頗為流行的“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接得上口的。
3.論述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概念的教育含義。
所謂“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獨立完成智力作業所及的水平與他經過成人或教師的點撥而能達到到的水平之間的區域。
我國教師說的“跳起來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發展區”的一個形象的表達。維果茨基的最近概念沖擊著流行的學校教學觀。根據這個概念把輔助學生學習視為必要的教學環節;教學要向學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戰性的作業;同伴討論,合作學習也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怎樣的作業算是“稍稍超出”學生現有的能力?班級教學中如何照顧學生之間不同的最近發展區?維果茨基沒有對這些具體實踐問題做出明確的說明,需要我們的教師自己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