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學習遷移?遷移是一種普遍現象,平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遷移形式。所謂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二、種類:(一)根據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劃分:正遷移和負遷移。%考*試大%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閱讀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寫作技能的形成。負遷移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干擾、阻礙。如受m(a+b)=ma+mb的影響,得到lg(a+b)=lga+lgb
(二)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而進行的劃分: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水平遷移是指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如化學元素中鋰、鈉、鉀等元素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垂直遷移指處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自下而上(歸納式)和自上而下(演繹式),數學中數—字母或一般平行四邊形—菱形。
(三)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一般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如數學學習中形成的認真審題的態度,影響到物理、化學審題活動中去。具體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如英語學習中,當學完單詞eye(眼睛)后,再學習eyeball(眼球)。
(四)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而劃分。平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屬于同化性遷移。將已掌握的字母進行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單詞。
三、遷移的作用:(1)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2)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關鍵環節。(3)遷移規律對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四、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一)相似性(二)原有認知結構:(1)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2)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控制的元認知策略。
(三)學習的心向與定勢:心向與定勢常常是指同一種現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陸欽斯的“量杯”實驗是定勢影響遷移的一個典型例證。(消極與積極具體分析)
五、促進遷移的教學:
(一)精選教材(二)合理編排教學內容(三)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四)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學習策略及元認知策略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同時它們又能夠提高學習者的遷移的意識性。
六.通過知識應用促進知識的深化:
知識的應用并不是知識的套用,知識的應用過程同樣是一個建構過程,原有知識會在應用過程中被充實、深化。(一)通過解決有關問題來促進知識的鞏固與熟練化:通過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學習者可以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加工和記憶,有利于陳述性知識的保持,有利于程序性知識的熟練化。
(二)通過解決有關問題來深化理解,促進知識經驗的整合:在解決問題時,學習常常需要同時激活多方面的相關知識,綜合起來作一定的推理和轉化,這可以幫助學習者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在知識經驗之間建立更為豐富的聯系,形成更為整合、更為融會貫通的知識結構。研究者把問題分為高水平問題和低水平問題。%考*試大%總體而言,高水平問題更能使學習者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中,更能促進學習者對有關信息的深入理解,促進新舊知識的綜合和聯系,而且,學習者可以把知識與各種問題情境聯系起來,使之成為報考的、活躍的、可以遷移利用的知識。這類問題常是:(1)變式性問題(滑輪組水平放)(2)綜合性問題(3)實際問題。
(三)通過解決某種問題來建構起相關的新知識。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越來越重視問題在學習中的作用,以問題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通過高水平的思維來學習,這是當今教學改革的重要思路。在教學中,問題成了從原有知識經驗通過新知識的橋梁。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去思考、去嘗試,同時給他們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組織學生合作、討論。為了解決問題,學習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和創造性,綜合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并查閱有關資料,從而作出合理的綜合和推論,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解決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習便可以建構起與此相應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進行提煉和概括,使知識更明確、更系統。
考試大是目前中國在線學習首選品牌,為了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通過考試,考試大網校(http://www.examda.com/teacher/wangxiao/)推出2009年教師資格考試網絡課程輔導,目前正在熱招中,權威老師:楊強、楊蕓老師分別對中學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進行了專業輔導,并以其雄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學員帶來高質量的教學服務,并提供最有價值的備考資料,助考生取得優異成績,順利過關!
編輯推薦:把教師站點加入收藏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