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 論
[內容簡介]
教育心理學是介于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一門邊緣科學。它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教育心理學”是師范院校學生在校學習和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對提高教育者的業務素質,完善知識結構和心理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靈活地、創造性地應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知識去檢查自己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去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品德心理的發展特點,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素養和教育藝術。
本章將要闡述的內容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以及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簡況。
學習者在本章應著重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定義、學科性質、研究對象及其確立標志;了解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研究方法及其發展趨勢。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體系
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一)教育心理學的定義
在對教育心理學下定義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國內外學者對教育心理學的界說。
我國心理學家對教育心理學的界說比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1)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變化的規律的科學。(2)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3)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心理活動,并把心理科學知識用于教育領域的心理學分支,是一門教育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科學。
國外心理學家對教育心理學的界說較流行的有三種觀點: (1)研究教育過程的行為的科學。(2)研究教與學的心理學問題的科學。(3)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一門應用的學科,是一個知識的體系,而不是一門具有獨特內容的學科。
盡管國內外心理學家對教育心理學的界定不盡相同,但綜合起來考察,上述界說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學的以下基本含義: (1)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2)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任務是揭示學校教與學的心理活動規律; (3)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途徑是通過考察教與學過程中人的行為來研究其心理的。在上述基本含義的啟示下,我們認為教育心理學應作如下定義: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與學情境中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及其交互作用的運行機制和基本規律的科學。它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響下形成道德品質、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心理活動的規律,教師的教育和教學設計與模式,研究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及與之相應的教育,并闡明教育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以及教育工作中的其他方面的心理學問題。
具體來講,這一定義有三層含義:第一,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研究的范疇是學校教育,而不包涵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學校是社會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過程。這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比擬的。第二,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的對象的特殊性。因為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教,又有學生的學,教有教的法則,學有學的規律。教師的教必須以學生的學為依據,學生的學又是在教師的影響下進行的。教育心理學既要研究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同時又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 第三,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揭示學校教與學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動及其交互作用的運行機制和基本規律。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活動規律的探討,可以豐富心理科學與教育科學的理論,它既為學校教育實踐服務,又從學校教育實踐中獲得新的生命。
(二)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是什么呢?
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加以剖析。從學科范疇看,它既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又是以教育與心理結合而產生的交叉學科;從學科作用看,它既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具有基礎性),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具有實踐指導性)。
教育心理學從它的發展來看,最早是把心理學原理應用于教育的一門學問,教育心理學在它成為心理學的獨立分支以前,許多教育家都重視在教育中運用心理學,他們把心理學作為教育理論的基礎。近代歐洲早期的教育家如夸美紐斯(J. Comenius)、裴斯泰洛齊(J. Pestalozi)就持有這種觀點。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赫爾巴特(J. Z. Herbart, 1776--1841)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學》,這是最早嘗試把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一本書。他認為對兒童進行教育的方法必須以心理學為基礎,要用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待教育中的問題。這是把教育心理學看作是科學的觀點。后來,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 L. Thorndike, 1874—1949) 做了許多實驗研究,積累了大量關于動物的(也有人類的)學習材料,提出一些學習心理的定律。桑代克的一系列研究,充分顯示了教育心理學的實際應用價值,也總結出教育心理學一些原理和方法。時至今日,把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的認識是相當普遍的。我們隨便查閱一下現行的許多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大都強調教育心理學是把心理學原理應用于教育領域的一門學科。
科學的對象、體系與性質是密切聯系的,對象規定它的體系,也決定它的性質特點。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的變化和發展的規律,從這個對象的定義出發,這門學科的理論體系首先就應密切結合教育過程來探討。例如,心理發展問題,學習與教學問題、品德心理問題、體育心理問題、美育心理問題、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問題,學習成績考核問題等等,都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現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課題,教育心理學要從這些課題中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其次,任何一種學問,都是隨學術的進步而發展的,教育心理學自不能例外,目前教育心理學某些內容,已逐漸擴展成獨立的課程,如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各門學科的分科心理學、個性心理學、品德心理學、心理測驗學等,都可以進行獨立講授,但由于學制和專業的限制,不可能都開設這些課程。教育心理學應對這些分支進行高度的概括,總結出一些基本原理,作為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這些方面的知識,既是建立理論體系的源泉,又是結合實踐應用的重要材料,因此,目前在重視教育心理學應用研究的同時,還要重視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建設,必須做到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這樣,教育心理學才能建立比較穩定的體系,也才能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
總之,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兼備的學科,并以應用為主。作為理論學科的教育心理學,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規律,為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理論問題提供科學依據;作為應用學科的教育心理學,更關注與教育、教學情境有直接關系(諸如學生的學習心理、教師的教學心理等)的問題,以便為解決學校教育、教學的實踐問題提供具體原則和操作方法。因此,教育心理學既應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又應重視應用開發研究。
試題推薦:
如何一次順利通過考試:2013年教師資格HD高清講師輔導課程,帶你輕松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