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學生解答問題時,“一題多解”探求多種答案。這種思維方式是( )。
A.發散思維
B.聚合思維
C.概括思維
D.間接思維
2、阿特金森認為個體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 )的動機。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難
D.避免失敗
3、對學校教育來說,課外活動( )。
A.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是課堂教學以外對學生身心施加多種影響的正規教育活動
B.是學生自愿參加的,因此要替代課堂教學
C.并不是正規的教育活動,而課堂教學是正規的教育活動
D.是課堂之外的,不可能與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4、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的評價是(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正式評價
D.非正式評價
5、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
A.察舉制
B.舉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6、建國以來,我國小學教學改革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改革( )。
A.教學方法
B.教學內容
C.教學組織形式
D.考試制度
7、“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中國古代( )的教育主張。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8、將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的劃分標準是( )。
A.課程的制定者
B.課程的任務
C.課程的組織方式
D.課程的功能
9、操作技能形成的具體途徑是( )
A.
示范
B.
講解
C.
練習
D.
反饋
10、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 )。
A.可愛性
B.可敬性
C.權威性
D.厭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