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 )。
A.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yǎng)
B.精深的專業(yè)知識
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12、個體身心發(fā)展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稱為( )。
A.機能期
B.發(fā)展期
C.差異期
D.關鍵期
13、我國學者廖世承編寫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于( )出版。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0年
14、學生學習是為了贏得地位和自尊,這種學習動機屬于( )。
A.附屬內驅力
B.自我提高內驅力
C.認知內驅力
D.內部求知欲
15、如果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測驗的解釋視為形成性評價,那么對期末考試結果的解釋就是( )。
A.定性評價
B.考查性評價
C.定量評價
D.總結性評價
16、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 )。
A.朱熹
B.孔穎達
C.夸美紐斯
D.斯賓塞
17、構成互動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中的三個核心因素是( )。
A.教師、學生和環(huán)境
B.教師、學生和教材
C.學校、家庭和社會
D.課堂、教材和師生
1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外,主要的思想是( )。
A.“兼愛”和“非攻”
B.“棄仁絕義”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偽”
19、在柯爾伯格的有關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階段的研究中,契約、個人權利和民主承認的法律道德階段屬于( )。
A.前習俗水平
B.公正水平
C.習俗水平
D.后習俗水平
20、學習一種新材料時運用聯想、假借意義,對記憶很有幫助的方法是( )。
A.語義聯想
B.視覺想象
C.諧音聯想法
D.關鍵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