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構成互動系統的學校教育中的三個核心因素是教師、學生和環境。
2.D【解析】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標志著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3.C【解析】對小學辦學方向、水平、質量的評價都應以小學教育目的為依據。
4.C【解析】小學教育要適應并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因此制定小學教育目的必須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5.C【解析】問題情境就是有讓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6.D【解析】群眾性課外活動不僅參加人數多,而且帶有一定的普及性質。
7.B【解析】題干所示符合“變式”的內涵。
8.B【解析】為促進遷移,教師在教材的呈現程序方面應從一般到個別,不斷分化。
9.A【解析】題干是聚合思維的定義。
10.A【解析】題干的三類課程是依據制定者劃分的。
11.A【解析】教學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步步深入逐漸獲取新知識是一個啟發的過程,所以題干指的是啟發談話。
12.D【解析】班集體輿論是班集體成員共同意見的集中體現。
13.C【解析】復習是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系統化的過程,所以題干所指是復習談話。
14.B【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當學習任務比較復雜而且困難時,可達到最佳水平的學習動機應該是低。
15.B【解析】在小學階段,學生規則學習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學習。
16.D【解析】藝術表演能力、繪畫能力屬于特殊能力。
17.D【解析】小學生在挫折情境下,常會產生打人毀物、一意孤行的行為。
18.C【解析】自我教育能力是一個學生品德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
19.A【解析】對小學生而言,為幫助其集中注意力于重點內容上,并促進理解和記憶,對教材中的重點部分應進行摘錄和劃線。
20.D【解析】社會發展狀況是教育發揮主導作用的基礎和前提。
21.C【解析】教育學在整個教育科學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
22.D【解析】《春秋》不屬四書范圍。
23.D【解析】具體運算階段形成的標志是守恒觀念的形成。
24.D【解析】一般情況下,心理學家們按技能的性質和特點將其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5.A【解析】認知內驅力以知識作為目標,從知識的獲得中得到滿足,所以是最穩定、最重要的學習動機。
26.C【解析】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是,動機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27.D【解析】“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體現了教師工作的主體性、示范性。
28.D【解析】“學而時習之”體現的教學原則是鞏固性原則。
29.C【解析】“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道德意志。
30.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全面了解學生。
二、簡答題
1.(1)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2)注意啟發;(3)講究語言藝術。
2.(1)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2)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3.(1)根據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分為高尚的動機與低級的動機;(2)根據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3)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4.(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2)活動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5.現代遷移理論以奧蘇伯爾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為代表,之后對遷移有了更深入的探討,具體表現在以下兩種觀點中:第一,強調認知結構在遷移中的作用,但對認知結構的解釋各不相同;第二,強調外界環境與主體的相互作用對遷移的影響。
三、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既要講好課,會教學生,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會學。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會自發產生的,是靠教師調動的,教師只會講課,而不能使學生會學,還不能說全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2.【答案要點】這位教師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對當今時代社會的新生事物、新鮮詞的不理解,換句話說是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教育中的任何活動都要靠教師進行,教育目標的實現,實現效果如何都取決于教師。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能力素質的現代化。總之,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總體要求在教師職業上的特殊反映。
四、教學設計題
答案:略。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