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如何利用記憶規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22.簡述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23.簡述班主任如何做好先進生的教育。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我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小剛是我的學生。上課的時候小剛總是聽一會兒,就不自覺地東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東西都想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都能讓他玩上半堂課,每堂語文課,我都要提醒他幾次。自然,他沒少挨批評,家長方面也很重視,可是,他還是老樣子。
一堂課上要溜幾回神,等到老師提醒而轉過神來聽課時,由于沒聽到前面的知識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邊的東西??荚嚦煽冏匀徊缓茫處熀图议L都著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課應認真聽講,想改掉這個壞毛病.可一上課就不自覺地又神游了。
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教師應如何吸引小學生聽課。
25.材料:
教學設計是教學開展的重要環節,三年級的馬老師是位新老師,他認認真真設計教學環節,嚴格按照設計的環節進行授課,但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發現,實施與設 計環節有些不同,出現意外的情況,往往不知所措。于是,馬老師認為教學設計環節根本沒有必要,不但會影響自己的課堂發揮,還阻礙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創新。
問題:
(1)課程設計和實際授課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哪些?(8分)
(2)就如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給出對策。(12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3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后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伙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 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p>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
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于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文本的寫作特點。(10分)
(2)如果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教學目標,設計三道練習題,并說明設計意圖。(20分)
27.請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試分析本課的重難點。(10分)
(2)若指導三年級學生學習本課,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20分)
28.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全身反應法(TPR)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10分)
(2)若指導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新知呈現與課堂操練環節(教學中需要使用TPR教學法),并分別說明理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