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很多考點都需要理解記憶,試題對幫助理解考點非常有效,可以通過試題練習來強化理解記憶考點,這里為您提供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試卷,幫您提高實戰經驗!
掃描下面二維碼,下載233網校APP,免費做更多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孔子的教學方式符合()教學原則。
A.直觀性
B.循序漸進
C.鞏固性
D.因材施教
2.與封建社會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師生關系民主化,出現了雙軌制
B.教育具有階級性和宗教性
C.以“四書五經”等經典為教育內容
D.官學與私學、書院和社學并存
3.孔子的教學主張不包括()。
A.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有教無類
D.教學相長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教師知識素養的是()。
A.政治理論修養
B.教育科研能力
C.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D.管理科學知識
5.學校上體育課時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對骨折病人的現場急救措施有誤的一項是()。
A.若受傷肢體腫脹嚴重或活動受限時,應剪開衣服,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動
B.骨折后發生的肢體彎曲、扭轉等畸形要及時復原
C.切忌用不干凈的物品填充傷口
D.應盡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紙板、木棍等制作夾板,固定患部
6.在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六大類,其中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是()。
A.應用
B.分析
C.綜合
D.評價
7.當今社會的小學教育.出現了對兒童教育“成人化”的趨勢,這一現象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A.不平衡性
B.順序性
C.階段性
D.互補性
8.班級管理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社會活動,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班級管理的主體是()。
A.學生
B.班主任
C.班主任和學生
D.班干部
9.學生選擇一些格言作為座右銘以此鞭策自我,提升自我道德水平的德育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
B.道德修養法
C.環境陶冶法
D.品德評價法
10.由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通過雙邊活動獲取知識的方法叫()。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自然學法
11.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后,老師和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
A.準備律
B.練習律
C.動機律
D.效果律
12.為實現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導下,由班級學生或少先隊成員共同參與,在學科教學以外時間組織開展的教育活動是()。
A.班級活動
B.班隊活動
C.課外活動
D.少年隊活動
13.以下哪項不屬于教育目的的評價作用?()
A.評價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
B.檢查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
C.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工作效果
D.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排名次
14.李明上課不敢發言,一旦他在課上發言,王老師就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樣李明的膽怯心理得到很大改善。王老師對李明進行心理輔導時運用的方法是()。
A.強化法
B.示范法
C.懲罰法
D.暫時隔離法
15.下列屬于負強化事例的是()。
A.老師對遲到的學生罰款
B.老師不再批評按時完成作業的小明
C.感覺屋內人聲嘈雜時暫時離屋
D.上課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師和同學理睬
16.關于學校文化,表述錯誤的是()。
A.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
B.學校制度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
C.學校硬件設備屬于物質文化
D.學校文化并非成員天然形成,而是共同習得的
17.兒童多動綜合征是小學生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動過度為主要特征的行為障礙綜合征。高峰發病年齡為()歲。
A.4~6
B.6~8
C.8~10
D.10~12
18.小狗聽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過來,這是()的反應。
A.第一信號系統
B.非條件反射
C.第二信號系統
D.第三信號系統
19.某小學王老師采取“貼笑臉”的方式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這種德育方法屬于()。
A.品德評價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
20.百米競賽的預備信號與起跑信號間隔2秒比較合適,相隔太長時間才發起跑信號,影響運動員成績,原因在于()。
A.注意的選擇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驟。
(1)確定研究課題。
(2)查閱文獻與閱讀文獻。
(3)提出研究假設。
(4)制定研究計劃,設計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
(6)作出結論。
(7)撰寫成文。
22.簡述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
參考答案: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1)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2)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問的過渡。
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后面,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從而走在發展的前面,并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23.簡述講授法運用的基本要求。
講授法是學校教育中教師最常采用的教學方法,運用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具有啟發性。在講授中善于提問并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使他們的認識活動積極開展,自覺地領悟知識。
③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準確,條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某校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新教材課外讀本閱讀情況的調查.結果2/3以上學生的完成情況很不理想。這一數字讓語文老師們十分震驚,如果不擴大知識面,單靠課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師認為,應該改革閱讀教學模式,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王老師還設計了“語文課進閱覽室”的具體方案:學生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刊物,并組成興趣小組,閱讀與研究、交流相結合;搭建“語文課進閱覽室交流平臺”,以學生為主持人發表同學們的“薦雜文”“知類文”“談方法”“說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習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師們都覺得這個方法不錯,但它要求任課教師花費更多的心血來備課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這對于已經非常繁忙的老師們來說,無疑是個重負。學校領導對此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選擇了五個班進行每周在閱覽室上一節語文課的實驗。
一段時間下來,王老師驚訝地發現兩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課堂秩序會這么好。原來體育課后上語文課,剛剛進行劇烈活動的學生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平靜下來。現在進了閱覽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進入閱讀環節;第二個“沒想到”是見效這么快。半個學期的十多節課下來,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觀。期中考試,語文成績也明顯提高。學生們都說喜歡這種新的上課方式。
問題:結合新課程改革,談談你對王老師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實驗的看法。
第一,我國傳統的教育體系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把傳授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壓抑了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攝取知識,還要進行有目地思維,激發學生勇于思考、質疑的行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王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在教學實踐中,善于交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通過“語文課進閱覽室”,讓學生變得生動活潑;在愉悅的情境中,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
第三,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實質性轉變,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教師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創設有利于學生獲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動思考的環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提高。
第四,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師生之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5.材料:
讀者薛女士反映,轉學還不到一學期的10歲兒子小雷跟過去比好像換了個人。以往由于喜歡做小動作,小雷沒少挨老師的罵,結果看到老師就害怕,不得不轉學。到新學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課時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動作,被老師發現了。新老師什么也沒說,只是微笑著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繼續上課了。以后,每次新老師走過小雷身邊,如果小雷沒做小動作,老師就會對他微笑并點頭表示贊許。很快,小雷改掉了壞習慣,還愛上了學習,自信心大增。
問題:
(1)評價新老師的教育機智。(8分)
(2)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特點。(12分)
(1)老師具有高超的教育藝術,能夠充分認識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機智地運用相關知識來引導小雷,通過靈巧的方式糾正了小雷的錯誤,同時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
(2)小學生身高體重處于兩次增長高峰期之間,是相對穩定發展時期。他們的有意注意已開始發展。但無意注意仍占優勢,他們的注意力不持久、不穩定。材料中,小雷喜歡做小動作正是注意力不穩定的表現。此外,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點也很突出,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還是依據他人的要求評價自己。因此,后來的新老師對小雷微笑贊許能夠提供給小雷積極的反饋,促使他可以依據這種反饋信息作出行為的改變。
四、教學設計題(略)
小編推薦:
考試在即,備考時間不夠怎么辦?考前救命大法拯救你!試聽>>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