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部分主要包括中藥基本理論和常用中藥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證及其他應用知識與技能等,是執業藥師必備的中藥專業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執業藥師的職責與執業活動的需要,中藥學知識考試內容的總體要求為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次:
掌握: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沉浮、有毒與無毒、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煎藥時常用的特殊處理方法等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180種常用中藥的分類、性能特點、功效、應用(主治病證及重要配伍的意義)、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來源(指同名異物者)及功效相似藥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熟悉:歷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藥的劑量和服法等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120種常用中藥的分類、功效、主治病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藥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了解:飲食禁忌;60種較常用中藥的分類、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72種掌握類常用中藥的主要藥理作用。
【考試內容】
一、總論
1.掌握中藥藥性的含義及藥性理論內容。
2.掌握四氣的含義、確定依據、表示的效用及其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3.掌握五味的含義、表示的效用與臨床應用、氣味配合的原則及綜合效用。 4.掌握升降沉浮的含義、確定依據、表示的效用、臨床應用及影響升降沉浮的因素。
5.掌握歸經的含義、理論基礎、確定依據及其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6.掌握有毒與無毒的含義、確定依據、影響因素、引起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及使用有毒藥物的注意事項。
7.掌握中藥配伍的含義、內容及目的,“七情配伍”的含義、內容及應用原則,君臣佐使的含義及內容。
8.掌握配伍禁忌的內容。
9.掌握妊娠用藥禁忌的含義及確定妊娠禁用和慎用藥物的原則。
10.掌握殊煎時常用的特殊處理法。
11.熟悉《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經史證類備急草本》、《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中華本草》的作者、成書年代和學術價值。
12.熟悉中藥劑量的含義、市制與公制計量單位換算、確定劑量的依據及服藥方法。
13.了解飲食禁忌的含義、內容。二、各論
1.掌握解表藥的含義、功效、適應范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類及各類的性能特點。
掌握:麻黃、桂枝、紫蘇、生姜、荊芥、防風、羌活、細辛、白芷、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葛根、柴胡。
熟悉:香薷、藁本、蒼耳子、辛夷、蔓荊子、升麻。
了解: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