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財務預算的編制
一、現金預算和財務費用預算的編制
(一)編制現金預算的依據
現金預算亦稱現金收支預算,是反映現金收支情況的預算。它需要以日常業務預算和特種決策預算為依據編制。
(二)現金預算編制的流程
1.編制銷售預算
銷售預算需要在銷售預測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年度目標利潤確定的預計銷售量和銷售價格等參數進行編制。
2.編制生產預算
生產預算需要根據預計的銷售量,并考慮預計期初存貨和預計期末存貨等因素按品種分別編制。
3.編制直接材料預算
直接材料預算以生產預算、材料消耗定額和預計材料采購單價等信息為基礎,并考慮期初、期末材料存貨水平編制。
4.編制應交稅金及附加預算
應交稅金及附加預算應根據銷售預算、材料采購預算的相關數據和適用稅率資料來編制。其中,預計應交增值稅可按簡捷法和常規法兩種方法估算。
5.編制直接人工預算
編制直接人工預算應根據已知的標準工資率、標準單位直接人工工時、其他直接費用計提標準和生產預算中的預計生產量等資料編制。
6.編制制造費用預算
在變動成本法下,制造費用預算可按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兩部分內容分別編制。其中,前者可根據單位產品預定分配率和預計的生產量進行預計;后者可在上年的基礎上根據預期變動加以適當修正進行預計。
7.編制產品成本預算
產品成本預算通常以生產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和制造費用預算為基礎進行編制。
8.編制期末存貨預算
期末存貨預算是指為規劃一定預算期末的在產品、產成品和原材料預計成本水平而編制的一種日常業務預算。
9.編制銷售費用預算
銷售費用預算的編制方法與制造費用預算的編制方法非常接近,也可將其劃分為變動性和固定性兩部分費用。但對隨銷售量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變動性銷售費用,只需要反映各個項目的單位產品費用分配額即可。對于固定性銷售費用,只需要按項目反映全年預計水平。
10.編制管理費用預算
管理費用預算的編制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按項目反映全年預計水平;第二種方法將管理費用劃分為變動性和固定性兩部分費用,對前者再按預算期的變動性管理費用分配率和預計銷售業務量進行測算。
11.編制經營決策預算
經營決策預算是指與短期經營決策密切相關的特種決策預算。該類預算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制定最優生產經營決策和存貨控制決策來合理地利用或調配企業經營活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
本類預算通常是在根據短期經營決策確定的最優方案基礎上編制的,因而需要直接納入日常業務預算體系,同時也將影響現金預算等財務預算。
12.編制投資決策預算
投資決策預算是指與項目投資決策密切相關的特種決策預算,又稱資本支出預算。由于這類預算涉及長期建設項目的投資投放與籌措等,并經常跨年度,因此,除個別項目外一般不納入日常業務預算,但應計入與此有關的現金預算與預計資產負債表。
13.編制現金預算
(三)財務費用預算的編制
財務費用預算是指反映預算期內因籌措使用資金而發生財務費用水平的一種預算。就其本質而言該預算屬于日常業務預算,但由于該預算必須根據現金預算中的資金籌措及運用的相關數據來編制,故將其納入財務預算的范疇。
二、預計財務報表的編制
財務預算中的預計財務報表主要包括預計利潤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
(一)預計利潤表的編制
預計利潤表是指以貨幣形式綜合反映預算期內企業經營活動成果(包括利潤總額、凈利潤)計劃水平的一種財務預算。
該預算需要在銷售預算、產品成本預算、應交稅金及附加預算、制造費用預算、銷售費用預算、管理費用預算和財務費用預算等日常業務預算的基礎上編制。
(二)預計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預計資產負債表是指用于總括反映企業預算期末財務狀況的一種財務預算。
預計資產負債表中除上年期末數已知外,其余項目均應在前述各項日常業務預算和特種決策預算的基礎上分析填列。
第十一章 財 務 控 制
[基本要求]
(一)掌握財務控制的分類
(二)掌握財務控制的基本要素;掌握財務控制的方式
(三)掌握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的含義、類型、特點及考核指標
(四)掌握內部結算價格、結算方式和責任成本的內部結轉
(五)掌握責任預算、責任報告的編制方法和責任考核的要求
(六)熟悉財務控制的含義與特征
(七)了解財務控制的基本原則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務控制的含義與種類
一、財務控制的含義與特征
財務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與方法,確保企業及其內部機構和人員全面落實和實現財務預算的過程。其特征是:以價值形式為控制手段,以不同崗位、部門和層次的不同經濟業務為綜合控制對象,以控制日常現金流量為主要內容。
二、財務控制的基本原則
財務控制的基本原則包括:目的性原則;充分性原則;及時性原則;認同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客觀性原則;靈活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協調性原則和簡明性原則。
三、財務控制的種類
1.按照財務控制的內容,可分為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兩類。
2.按照財務控制的功能,可分為預防性控制、偵查性控制、糾正性控制、指導性控制和補償性控制。
3.按照財務控制的時序,可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類。
4.按照財務控制的主體,可分為出資者的財務控制、經營者的財務控制和財務部門本身的控制。
5.按照財務控制的依據,可分為預算控制和制度控制。
6.按照財務控制的對象,可分為財務收支控制和現金控制。
7.按照財務控制的手段,可分為定額控制(絕對控制)和定率控制(相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