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財務管理總論
本章點評:
08年考試大綱稍有變動,具體列示于考試大綱變化點匯總表及正文。針對2008年的考試,考生應關注的主要內容有:
(1)財務活動各具體內容的體現;
(2)各種財務關系的具體體現;
(3)財務管理目標(利潤最大化、每股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優缺點的比較,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具體內容;
(4)金融環境(金融工具的特點、金融市場的分類與特點、利率的含義、類型和構成);(5)企業財務關系中有關所有者與經營者、所有者與債權人的矛盾與協調。
[基本要求]
(一)掌握財務管理的含義和內容
(二)掌握財務管理的目標
?。ㄈ┦煜へ攧展芾淼慕洕h境、法律環境和金融環境
?。ㄋ模┝私庀嚓P利益群體的利益沖突及協調方法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務管理概述
一、財務管理的含義和內容
企業財務,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利益關系。前者稱為財務活動,后者稱為財務關系。
財務管理,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
(一)財務活動
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投資、資金營運、籌資和資金分配等一系列行為。
1.投資活動
投資,是指企業根據項目資金需要投出資金的行為。企業投資可分為廣義的投資和狹義的投資兩種。
廣義的投資包括對外投資(如投資購買其他公司股票、債券,或與其他企業聯營,或投資于外部項目)和內部使用資金(如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流動資產等)。狹義的投資僅指對外投資。
2.資金營運活動
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資金收付行為。首先,企業需要采購材料或商品,一邊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一邊還要支付工資和其他營業費用;其次,當企業把商品或產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資金;最后,如果資金不能滿足企業經營需要,還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來籌集所需資金。為滿足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需要而墊支的資金,稱為營運資金。因企業日常經營而引起的財務活動,也稱為資金營運活動。
3.籌資活動
籌資,是指企業為了滿足投資和資金營運的需要,籌集所需資金的行為。
在籌資過程中,一方面,企業需要根據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和投資計劃來確定各個時期企業總體的籌資規模,以保證投資所需的資金;另一方面,要通過籌資渠道、籌資方式或工具的選擇,合理確定籌資結構,降低籌資成本和風險,提高企業價值。
4.資金分配活動
企業通過投資和資金營運活動可以取得相應的收入,并實現資金的增值。企業取得的各種收入在補償成本、繳納稅金后,還應依據有關法律對剩余收益進行分配。廣義的分配是指對企業各種收入進行分割和分派的行為;而狹義的分配僅指對企業凈利潤的分配。
(二)財務關系
企業資金的投放在投資活動、資金營運活動、籌資活動和資金分配活動中,與企業各方面有著廣泛的財務關系。這些財務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企業的投資者向企業投入資金,企業向其投資者支付投資報酬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2.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向債權人借入資金,并按合同的規定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3.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以購買股票或直接投資的形式身其他企業投資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4.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將其資金以購買債券、提供借款或商業信用等形式出借給其他單位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5、企業與供貨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主要是指企業購買供貨商的商品或勞務,以及向客戶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
6.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財務關系,是指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通過收繳各種稅款的方式與企業發生經濟關系。
7.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是指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在生產經營各環節中互相提供產品或勞務所形成的經濟關系。
8.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向職工支付勞動報酬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關系。
二、財務管理的環節
財務管理的環節,是指財務管理的工作步驟與一般工作程序。一般而言,企業財務管理包括五個環節:(1)規劃和預測;(2)財務決策;(3)財務預算;(4)財務控制;(5)財務分析、業績評價與激勵。
第二節 財務管理的目標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含義和種類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利潤最大化目標
利潤最大化目標,就是假定在投資預期收益確定的情況下,財務管理行為將朝著有利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方向發展。
利潤最大化目標在實踐中存在以下難以解決的問題:(1)利潤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實現的稅后凈利潤,它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2)沒有反映創造的利潤與投入的資本之間的關系;(3)沒有考慮風險因素,高額利潤的獲得往往要承擔過大的風險,(4)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會導致企業短期行為,與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相背離。
?。ǘ┟抗墒找孀畲蠡繕?BR> 每股收益,是企業實現的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同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的比值,可以反映投資者投入的資本獲取回報的能力。因此,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標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標準。但與利潤最大化目標一樣,該指標仍然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也不能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也會導致與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相背離。
?。ㄈ┢髽I價值最大化目標
企業價值就是企業的市場價值,是企業所能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反映了企業潛在的或預期的獲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其優點主要表現在:(1)該目標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2)該目標反映了對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3)該目標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為;(4)該目標有利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其主要缺點則是企業價值的確定比較困難,特別是對于非上市公司。
股東作為所有者在企業中承擔著最大的義務和風險,債權人、職工、客戶、供應商和政府也因為企業而承擔了相當的風險。在確定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時,不能忽視這些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是在權衡企業相關者利益的約束下,實現所有者或股東權益的最大化。
二、利益沖突的協調
協調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沖突,要把握的原則是:力求企業相關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均衡,也就是減少因各相關利益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所導致的企業總體收益和價值的下降,使利益分配在數量上和時間上達到報考的協調平衡。
?。ㄒ唬┧姓吲c經營者的矛盾與協調
經營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經營者希望在提高企業價值和股東財富的同時,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和股東則希望以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帶來更高的企業價值或股東財富。協調所有者與經營者矛盾的主要方法有:(1)解聘;(2)接收;(3)激勵。
?。ǘ┧姓吲c債權人的矛盾與協調
所有者的財務目標可能與債權人期望實現的目標發生矛盾。協調所有者與債權人矛盾的主要方法有:(1)限制性借債(07年大綱為“附限制性條款的借款”);(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第三節 財務管理的環境
財務管理環境又稱理財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內外各種條件的統稱。
一、經濟環境
財務管理的經濟環境主要包括經濟周期、經濟發展水平和宏觀經濟政策。
(一)經濟周期
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的發展與運行帶有一定的波動性,大體上要經歷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幾個階段的循環,這種循環就叫做經濟周期。在不同的階段(07年大綱為“經濟周期”),企業應相應采取不同的財務管理策略。
(二)經濟發展水平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的增長,各項建設方興未艾。這不僅給企業擴大規模、調整方向、打開市場以及拓寬財務活動的領域帶來了機遇。同時,由于高速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將長期存在,又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嚴峻的挑戰。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者必須積極探索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模式。
?。ㄈ┖暧^經濟政策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這個總目標的指導下,我國已經并正在進行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外匯體制、外貿體制、計劃體制、價格體制、投資體制、社會保障制度、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等各項改革。所有這些改革措施,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生活,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國企業的發展和財務活動的開展。
二、法律環境
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關(07年大綱無“有關”二字)規定和稅收法規。
?。ㄒ唬┢髽I組織形式與公司治理
企業按組織形式可分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
公司治理,是有關公司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分配的一套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的安排。它涉及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等之間權力分配和制衡關系。
(二)稅法
稅法,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征納關系及其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稅法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征稅人、納稅義務人、課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計稅依據、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法律責任等。
三、金融環境
財務管理的金融環境,主要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和利率四個方面。
?。ㄒ唬┙鹑跈C構
社會資金從資金供應者手中轉移到資金需求者手中,大多要通過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能夠證明債權債務關系或所有權關系并據以進行貨幣資金交易的合法憑證,它對于交易雙方所應承擔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四個基本特征。
?。ㄈ┙鹑谑袌?BR> 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金融工具進行交易的場所。
金融市場按組織方式的不同可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有組織的、集中的場內交易市場即證券交易所,它是證券市場的主體和核心;二是非組織化的、分散的場外交易市場,它是證券交易所的必要補充。
(四)利率
利率也稱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指標。從資金的借貸關系看,利率是一定時期內運用資金資源的交易價格。
利率主要是由資金的供給與需求來決定。但除這兩個因素之外,經濟周期、通貨膨脹、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國家對利率的管制程度等,對利率的變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資金的利率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1)純利率;(2)通貨膨脹補償率(或稱通貨膨脹貼水);(3)風險收益率
第二章 風險與收益分析
本章點評:
本章08年考試大綱只有較小變化,具體列示于正文。針對2008年考試,考生應關注的主要內容有:
(1)資產收益率的構成;
(2)資產風險的衡量指標以及判斷風險大小的相關結論;
(3)風險的控制對策;
(4)資產組合收益率的確定;
(5)兩項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的總風險的計算及評價;
(6)非系統風險及其在風險分散中的變動規律;
(7)β系數的計算方法;
(8)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運用;
(9)套利定價理論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ㄒ唬┱莆召Y產的風險與收益的含義
(二)掌握資產風險的衡量方法
?。ㄈ┱莆召Y產組合總風險的構成及系統風險的衡量方法
?。ㄋ模┱莆召Y本資產定價模型及其運用
(五)熟悉風險偏好的內容
?。┝私馓桌▋r理論
[考試內容]
第一節風險與收益的基本原理
一、資產的收益與收益率
資產的收益,是指資產的價值在一定時期的增值。一般情況下,有兩種表述資產收益的方式:一是以絕對數表示的資產價值的增值量,稱為資產的收益額;二是以相對數表示的資產價值的增值率,稱為資產的收益率或報酬率。
資產的收益額通常來源于兩個部分:一是一定期限內資產的現金凈收入;二是期末資產的價值(或市場價格)相對于期初價值(或市場價格)的升值。前者多為利息、紅利或股息收益,后者則稱為資本利得。
資產的收益率通常是以百分比表示的,是資產增值量與期初資產價值(或價格)的比值,該收益率也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利(股)息的收益率;二是資本利得的收益率。
二、資產的風險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風險是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資產的風險,是指資產收益率的不確定性,其大小可用資產收益率的離散程度來衡量。資產收益率的離散程度,是指資產收益率的各種可能結果與預期收益率的偏差。
(一) 風險的衡量
衡量風險的指標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等。
1.收益率的方差(σ2)
收益率的方差用來表示資產收益率的各種可能值與其期望值之間的偏離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注:07年大綱公式中沒有大括號
式中,E(R)表示預期收益率,可用公式
來計算;Pi 是第i種可能情況發生的概率;Ri是在第i種可能情況下資產的收益率。
2.收益率的標準差(σ)
標準差也是反映資產收益率的各種可能值與其期望值之間的偏離程度的指標,它等于方差的開方。其計算公式為:
標準差和方差都是用絕對指標來衡量資產的風險大小,在預期收益率相同的情況,標準差或方差越大,則風險越大;標準差或方差越小,則風險也越小。標準差或方差指標衡量的是風險的絕對大小,因而不適用于比較具有不同預期收益率的資產的風險。
3.收益率的標準離差率(V )
標準離差率,是資產收益率的標準差與期望值之比,也可稱為變異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標準離差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它表示某資產每單位預期收益中所包含的風險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率越小,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指標可以用來比較預期收益率不同的資產之間的風險大小。
上述三個表述資產風險的指標:收益率的方差(σ2)、標準差(σ)和標準離差率(V ) ,都是利用未來收益率發生的概率以及未來收益率的可能值來計算的。
當不知道或者很難估計未來收益率發生的概率以及未來收益率的可能值時,可以利用收益率的歷史數據去近似地估算預期收益率及其標準差。其中,預期收益率可利用歷史數據的算術平均值法等方法計算,標準差則可以利用下列統計學中的公式進行估算:
式中,Ri 表示樣本數據中各期的收益率的歷史數據;R是各歷史數據的算術平均值;n 表示樣本中歷史數據的個數。
(二)風險控制對策
1.規避風險
當資產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資產可能獲得的收益予以抵消時,應當放棄該資產,以規避風險。
2.減少風險
減少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
3.轉移風險
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資產,企業應以一定的代價,采取某種方式轉移風險。
4.接受風險
接受風險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方式。風險自擔,是指風險損失發生時,直接將損失攤入成本或費用,或沖減利潤;風險自保,是指企業預留一筆風險金或隨著生產經營的進行,有計劃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
三、風險偏好
根據人們對風險的偏好將其分為風險回避者、風險追求者和風險中立者。
1.風險回避者
風險回避者選擇資產的態度是: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偏好于具有低風險的資產;而對于具有同樣風險的資產,則鐘情于具有高預期收益率的資產。
2.風險追求者
與風險回避者恰恰相反,風險追求者通常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動蕩勝于喜歡收益的穩定。他們選擇資產的原則是: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用。
3.風險中立者
風險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他們選擇資產的惟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風險狀況如何。
第二節 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分析
一、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
(一)資產組合
兩個或兩個以上資產所構成的集合,稱為資產組合。如果資產組合中的資產均為有價證券,則該資產組合也可稱為證券組合。
?。ǘ┵Y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E(RP)]
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就是組成資產組合的各種資產的預期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其權數等于各種資產在整個組合中所占的價值比例。即:
式中,E(Ri)表示第i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Wi表示第i項資產在整個組合中所占的價值比例。
?。ㄈ┵Y產組合風險的度量
1.兩項資產組合的風險
兩項資產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滿足以下關系式:
式中,σP表示資產組合的標準差,衡量資產組合的風險;σ1和 σ2分別表示組合中兩項資產的標準差;W1和W2分別表示組合中兩項資產所占的價值比例;P1,2反映兩項資產收益率的相關程度,即兩項資產收益率之間相對運動的狀態,稱為相關系數。理論上,相關系數處于區間[一1,1]內。
當P1,2=1時,表明兩項資產的收益率具有完全正相關的關系,即它們的收益率變化方向和變化幅度完全相同,這時σ2P=(W1σ1+W2σ2)2,即σ2P達到最大。由此表明,組合的風險等于組合中各項資產風險的加權平均值。換句話說,當兩項資產的收益率完全正相關時,兩項資產的風險完全不能互相抵消,所以這樣的資產組合不能降低任何風險。
當P1,2=—1時,表明兩項資產的收益率具有完全負相關的關系,即它們的收益率變化方向和變化幅度完全相反。這時σ2P=(W1σ1—W2σ2)2,即σ2P達到最小,甚至可能是零。因此,當兩項資產的收益率具有完全負相關關系時,兩者之間的風險可以充分地相互抵消,甚至完全消除。因而,由這樣的資產組成的組合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抵消風險。
在實際中,兩項資產的收益率具有完全正相關或完全負相關關系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絕大多數資產兩兩之間都具有不完全的相關關系,即相關系數小于1 且大于一1 (多數情況下大于零)。因此,會有0<σP<(W1σ1+W2σ2),即資產組合的標準差小于組合中各資產標準差的加權平均,也即資產組合的風險小于組合中各資產風險之加權平均值,因此資產組合才可以分散風險。資產組合所分散掉的是由方差表示的各資產本身的風險,而由協方差表示的各資產收益率之間相互作用、共同運動所產生的風險,是不能通過資產組合來消除的。
2.多項資產組合的風險
一般來講,由于每兩項資產間具有不完全的相關關系,因此隨著資產組合中資產個數的增加,資產組合的風險會逐漸降低。但當資產的個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資產組合的風險程度將趨于平穩,這時資產組合風險的降低將非常緩慢直至不再降低。
那些只反映資產本身特性,由方差表示的各資產本身的風險,會隨著組合中資產個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小,當組合中資產的個數足夠大時,這部分風險可以被完全消除。我們將這些可通過增加組合中資產的數目而最終消除的風險稱為非系統風險。
而那些由協方差表示的各資產收益率之間相互作用、共同運動所產生的風險,并不能隨著組合中資產數目的增加而消失,它是始終存在的。這些無法最終消除的風險被稱為系統風險。
二、非系統風險與風險分散
非系統風險,又被稱為企業特有風險或可分散風險,是指由于某種特定原因對某特定資產收益率造成影響的可能性。它是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組合來消除掉的風險;它是特定企業或特定行業所特有的,與政治、經濟和其他影響所有資產的市場因素無關。對于特定企業而言,企業特有風險可進一步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目標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舉債而給企業目標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性。
在風險分散的過程中,不應當過分夸大資產多樣性和資產數目的作用。實際上,在資產組合中資產數目較少時,通過增加資產的數目,分散風險的效應會比較明顯,但當資產的數目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風險分散的效應就會逐漸減弱。
三、系統風險及其衡量
系統風險,又被稱為市場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是影響所有資產的、不能通過資產組合來消除的風險。這部分風險是由那些影響整個市場的風險因素所引起的。這些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稅制改革、企業會計準則改革、世界能源狀況、政治因素等。
單項資產或資產組合受系統風險影響的程度,可以通過β系數來衡量。
?。ㄒ唬﹩雾椯Y產的β系數
單項資產的β系數,是指可以反映單項資產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收益率之間變動關系的一個量化指標。它表示單項資產收益率的變動受市場平均收益率變動的影響程度。換句話說,就是相對于市場組合的平均風險而言,單項資產系統風險的大小。
β系數的定義式如下:
式中,Pim表示第i項資產的收益率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相關系數;σi是第i項資產收益率的標準差,表示該資產的風險大??;σm是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標準差,表示市場組合的風險;σim 、σi 和 σm三個指標的乘積表示第i項資產收益率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協方差。
(二)市場組合及其風險的概念
市場組合,是指由市場上所有資產組成的組合。它的收益率就是市場平均收益率,實務中通常用股票價格指數的收益率來代替。而市場組合的方差則代表了市場整體的風險。由于包含了所有的資產,因此市場組合中的非系統風險已經被消除,所以市場組合的風險就是市場風險。
當某資產的β系數等于1 時,說明該資產的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收益率呈同方向、同比例的變化,即如果市場平均收益率增加(或減少)1 % ,那么該資產的收益率也相應的增加(或減少)1 % ,也就是說,該資產的系統風險與市場組合的風險一致;當某資產的β系數小于1 時,說明該資產收益率的變動幅度小于市場組合收益率的變動幅度,因此其系統風險小于市場組合的風險;當某資產的β系數大于1 時,說明該資產收益率的變動幅度大于市場組合收益率的變動幅度,因此其系統風險大于市場組合的風險。
絕大多數資產的β系數是大于零的,即絕大多數資產收益率的變化方向與市場平均收益率的變化方向是一致的,只是變化幅度不同而導致β系數的不同;極個別資產的β系數是負數,表明這類資產的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收益率的變化方向相反,當市場的平均收益增加時,這類資產的收益卻在減少。
?。ㄈ┵Y產組合的β系數
對于資產組合來說,其系統風險的大小也可以用β系數來衡量。資產組合的β系數是所有單項資產β系數的加權平均數,權數為各種資產在資產組合中所占的價值比例。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βp是資產組合的 系數;Wi為第i項資產在組合中所占的價值比重;βi表示第i項資產的β系數。
由于單項資產的β系數不盡相同,因此通過替換資產組合中的資產或改變不同資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可以改變資產組合的風險特性。
第三節 證券市場理論
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證券市場自發地對各種證券的風險與收益進行報考調整最終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均衡狀態,并由此產生了證券市場理論。
一、風險與收益的一般關系
對于每項資產,投資者都會因承擔風險而要求獲得額外的補償,其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應該包括無風險收益率與風險收益率兩部分。因此,對于每項資產來說,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可以用以下的模式來度量: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式中,無風險收益率(通常用Rf表示)是純利率與通貨膨脹補貼率之和,通常用短期國債的收益率來近似的替代;風險收益率則表示因承擔該項資產的風險而要求獲得的額外補償,其大小則視所承擔風險的大小以及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而定。
風險收益率可以表述為風險價值系數(b)與標準離差率(V)的乘積。即:
風險收益率=b×V
因此
必要收益率(R) = Rf+b×V
風險價值系數的大小取決于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對風險的態度越是回避,風險價值系數的值也就越大;反之則越小。標準離差率的大小則由該項資產的風險大小所決定。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ㄒ唬┵Y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基本原理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主要內容是分析風險收益率的決定因素和度量方法,其核心關系式為:
R=Rf+β×(Rm一Rf)
式中,R表示某資產的必要收益率;β表示該資產的系統風險系數;Rf表示無風險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國債的利率來近似的替代;Rm表示市場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價格指數的平均收益率(07年大綱沒有這幾個字)來代替。
公式中的(Rm一Rf)稱為市場風險溢酬,它是附加在無風險收益率之上的,由于承擔了市場平均風險所要求獲得的補償,它反映的是市場作為整體對風險的平均“容忍”程度。對風險的平均容忍程度越低,越厭惡風險,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市場風險溢酬就越大;反之,市場風險溢酬則越小。
某項資產的風險收益率是該資產的β系數與市場風險溢酬的乘積。即:
風險收益率=β×(Rm一Rf)
2.證券市場線(SML)
如果把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核心關系式中的系統風險系數(β)看作自變量,必要收益率(R)作為因變量,無風險利率(Rf)和市場風險溢酬(Rm一Rf)作為已知系數,那么這個關系式在數學上就是一個直線方程,叫做證券市場線,即關系式R=Rf+β×(Rm一Rf)所代表的直線。該直線的橫坐標是β系數,縱坐標是必要收益率。
證券市場線上每個點的橫、縱坐標分別對應著每一項資產(或資產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和必要收益率。因此,(此處07年大綱有“證券市場上”)任意一項資產或資產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證券市場線上找到對應的一點。
3.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
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也可用證券市場線來描述:
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Rf+βp×(Rm一Rf)
式中,βp是資產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
?。ǘ┵Y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應用
1.證券市場線對證券市場的描述
市場風險溢酬(Rm一Rf)反映的是市場整體對風險的偏好,如果風險厭惡程度高,則市場風險溢酬的值就大,那么當某項資產的系統風險水平(用β表示)稍有變化時,就會導致該項資產的必要收益率以較大幅度變化;相反,如果多數市場參與者對風險的關注程度較小,那么資產的必要收益率受其系統風險的影響則較小。
當無風險收益率上漲而其他條件不變時,所有資產的必要收益率都會上漲同樣的數值(07年大綱為“數量”);反之,當無風險收益率下降且其他條件不變時,所有資產的必要收益率都會下降同樣的數值(07年大綱為“數量”)?!?BR> 2.證券市場線與市場均衡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認為,證券市場線是一條市場均衡線,市場在均衡的狀態下,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都應該落在這條線上。也就是說,在均衡狀態下,每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應該等于其必要收益率,其大小由證券市場線的核心公式來決定。
由于(07年大綱沒有“由于”兩字)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理論框架下,假設市場是均衡的,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還可以描述為:
預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β×(Rm一Rf)
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證券市場線最大的貢獻在于它描述了風險與收益之間的數量關系,首次將“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的直觀認識,用簡單的關系式表達出來。
但在實際運用中,該模型仍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局限,主要表現在:(1)某些資產或企業的β值難以估計,對于那些缺乏歷史數據的新興行業而言尤其如此;(2 ) 即使有充足的歷史數據可以利用,但由于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使得依據歷史數據估算出來的β值對未來的指導作用大打折扣;(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證券市場線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之上的,其中一些假設與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偏差。
三、套利定價理論
套利定價理論(APT ) ,也是討論資產的收益率如何受風險因素影響的理論。所不同的是,套利定價理論認為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并不是只受單一風險的影響,而是受若干個相互獨立的風險因素,如通貨膨脹率、利率、石油價格、國民經濟的增長指標等的影響,是一個多因素的模型。
該模型的基本形式為:
E(R)=Rf*+b1λ1+b2λ2+biλi+…+bnλn
式中,E(R)表示某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Rf*表示不包括通貨膨脹因素的無風險收益率,即純利率;bi表示風險因素i對該資產的影響程度,稱為資產對風險因素i 的響應系數;λi表示風險因素i的預期收益率,即該資產由于承擔風險因素i而預期獲得的收益率。
第三章 資金時間價值與證券評價
本章點評:
08年考試大綱稍有變動,具體列示于考試大綱變化點匯總表及正文。針對2008年的考試,考生應關注的主要內容有:
(1)資金時間價值的基本計算(終值、現值);
(2)內插法的應用;
(3)各種時間價值系數之間的關系;
(4)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的換算;
(5)債券的估價與收益率計算;
(6)股票的估價與收益率計算。
[基本要求]
?。ㄒ唬┱莆諒屠F值和終值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ǘ┱莆漳杲瓞F值、年金終值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ㄈ┱莆绽实挠嬎悖x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
?。ㄋ模┱莆展善笔找媛实挠嬎?,普通股的評價模型
(五)掌握債券收益率的計算,債券的估價模型
?。┦煜がF值系數、終值系數在計算資金時間價值中的運用
(七)熟悉股票和股票價格
?。ò耍┦煜暮x和基本要素
[考試內容]
第一節資金時間價值
一、資金時間價值的含義
資金時間價值,是指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差額。資金的時間價值來源于資金進入社會再生產過程后的價值增值。通常情況下,它相當于沒有風險也沒有通貨膨脹情況下的社會平均利潤率,是利潤平均化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
根據資金具有時間價值的理論,可以將某一時點的資金金額折算為其他時點的金額。
二、現值與終值的計算
現值,是指未來某一時點上的一定量資金折算到現在所對應的金額,通常記作Po 終值又稱為將來值,是現在一定量的資金折算到未來某一時點所對應的金額,通常記作Fo
現值和終值概念可以適當推廣。對于所分析的任意一段時間,資金在起始時刻的價值量都可以稱為現值;資金在終了時刻的價值量都可以稱為終值。一定量資金的終值與現值的差額即為資金的時間價值;連接現值和終值并實現兩者相互折算的百分數稱為折現率?,F實生活中“本金”、“本利和”的說法相當于資金時間價值理論中的“現值”和“終值”概念,利息和利率類似于資金時間價值的絕對數和相對數形式,利率經常被當作折現率使用?,F值和終值對應的時點之間可以劃分為若干個計息周期。
?。ㄒ唬┈F值和終值的基本計算
利息的計算有單利和復利兩種方式,在不同的計息方式下,現值和終值之間的數量關系不同。通常情況下,資金時間價值采用復利計息方式進行計算。
1 .單利計息方式下現值與終值的關系
或者
?。ǘ┠杲瓞F值和年金終值的計算
如果多期發生現金流,則每期現金流均按現值和終值的基本公式計算。多期現金流的一種特殊情況是,現金流入(或者流出)間隔的時間相同、金額相等,這種類型的系列現金流稱為年金,每期流入(或流出)的金額用A表示。年金按其每次收付發生的時點不同,可分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遞延年金、永續年金等。
1 .普通年金的現值和終值的計算
普通年金又稱后付年金,是指從第1期起,在一定時期內每期期末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普通年金有時也簡稱年金。
?。?)普通年金的現值計算公式與現值系數
2.即付年金現值系數和終值系數
即付年金又稱先付年金,是指從第1 期起,在一定時期內每期期初等額收付的系列款項。即付年金與普通年金的區別在于,即付年金的收付行為發生在每期期初,而普通年金的收付行為發生在每期期末。
即付年金現值系數=(1+i)×普通年金現值系數
即付年金終值系數=(1+i)×普通年金終值系數
3.遞延年金
如果在所分析的期間中,前m 期沒有年金收付,從第m +1期開始形成普通年金,這種情況下的系列款項稱為遞延年金。計算遞延年金的現值可以先計算普通年金現值,然后再將該現值視為終值,折算為第1期期初的現值。遞延年金終值與普通年金終值的計算相同。
4.永續年金
普通年金的期數n 趨向于無窮大時形成永續年金。永續年金不計算終值。
(三)現值與終值系數表
顯然,現值、終值系數的所有公式都只需要三個因素:計息方式、每期利率和期數。在復利計息方式下,由不同利率i和期數n 的組合計算出各種情況下的現值和終值系數,并依照一定順序排列成復利現值系數表、復利終值系數表、年金現值系數表、年金終值系數表等。在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時,只需要根據i,n 兩個因素查相應表格,即可獲得有關現值系數和終值系數。
三、利率的計算
?。ㄒ唬屠嬒⒎绞较吕实挠嬎?BR> 利率、現值(或者終值)系數之間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已知現值(或者終值)系數,則可以通過內插法公式計算出對應的利率:
式中,i為所要求的利率;B為i對應的現值(或者終值)系數; 、 為現值(或者終值)系數表中與B 相鄰的系數; 、 為 、 對應的利率。
1.若已知復利現值(或者終值)系數B 以及期數n可以查“復利現值(或者終值)系數表”,找出與已知復利現值(或者終值)系數最接近的兩個系數及其對應的利率,按內插法公式計算出利率。
2.若已知年金現值(或者終值)系數B 以及期數n,可以查“年金現值(或者終值)系數表”,找出與已知年金現值(或者終值)系數最接近的兩個系數及其對應的利率,按內插法公式計算出利率。
第二節 普通股及其評價
一、股票與股票收益率
?。ㄒ唬┕善钡膬r值與價格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并據以獲得股利的一種可轉讓的有價證券(07年大綱為“證明”)。
1 .股票的價值形式
股票的價值形式有票面價值、賬面價值、清算價值和市場價值。
2 .股票的價格
股票價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股票價格就是股票交易價格;廣義的股票價格則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價格兩種形式。股票交易價格具有事先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性特點。
3 .股價指數
股價指數,是指金融機構通過對股票市場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發行的股票價格進行平均計算和報考對比后得出的數值,它是用以表示多種股票平均價格水平及其變動,并權衡股市行情的指標。股價指數的計算方法有簡單算術平均法、綜合平均法、幾何平均法和加權綜合法等。
?。ǘ┕善钡氖找媛?BR> 股票的收益,是指投資者從購入股票開始到出售股票為止整個持有期間的收入,由股利和資本利得兩方面組成。
股票收益率是股票收益額與購買成本之比。為便于與其他年度收益指標相比較,可折算為年均收益率。股票收益率主要有本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兩種。
本期收益率,是指股份公司上年派發的現金股利與本期股票價格的比率,反映了以現行價格購買股票的預期收益情況。
式中,年現金股利是指上年發放的每股股利;本期股票價格是指該股票當日證券市場收盤價。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投資者買入股票持有一定時期后又將其賣出,在持有該股票期間的收益率,反映了股東持有股票期間的實際收益情況。
如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不超過1 年,不考慮復利計息問題,其持有期收益率可按如下公式計算:
二、普通股的評價模型
普通股的價值(內在價值)是由普通股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決定的,股票給持有者帶來的未來現金流入包括兩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時的收入(07年大綱為“資本利得”)。其基本計算公式是:
?。ㄈ┤A段模型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公司股利是不固定的。如果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股利將高速增長,接下來的時間則為正常固定增長或者固定不變,則可以分別計算高速增長、正常固定增長、固定不變等各階段未來收益的現值,各階段現值之和就是三階段模型的股票價值。
?。ㄋ模┢胀ü稍u價模型的局限性
1.未來經濟利益流入量的現值只是決定股票價值的基本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其他很多因素(如投機行為等)可能會導致股票的市場價格大大偏離根據模型計算得出的價值。
2.模型對未來期間股利流入量預測數的依賴性很強,而這些數據很難準確預測。股利固定不變、股利固定增長等假設與現實情況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3.股利固定模型、股利固定增長模型的計算結果受D0 或Dl 的影響很大,而這兩個數據可能具有人為性、短期性和偶然性,模型放大了這些不可靠因素的影響力。
4.折現率的選擇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第三節債券及其評價
一、債券及其構成要素
債券,是債務人依照法定程序發行, 承諾按約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償還本金的書面債務憑證。
一般而言,債券包括面值、期限、利率和價格等基本要素。
二、債券的評價
?。ㄒ唬﹤墓纼r模型
債券的估價是對債券在某一時點的價值量的估算,是債券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新發行的債券而言,估價模型的計算結果反映了債券的發行價格。
1 .債券估價的基本模型
債券估價的基本模型,是指對典型債券所使用的估價模型,典型債券是票面利率固定,每年年末計算并支付當年利息、到期償還本金的債券。這種情況下,新發行債券的價值可采用如下模型進行評定:
(二)債券收益的來源及影響收益率的因素
債券的收益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債券的利息收入;二是資本損益,即債券賣出價(在持有至到期的情況下為到期償還額)與買入價[07年大綱為“買入價與賣出價(在持有至到期的情況下為到期償還額)”]賣出價高于買入價時為資本收益,反之為資本損失。此外,有的債券還可能因參與公司盈余分配,或者擁有轉股權而獲得額外收益。
決定債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債券票面利率、期限、面值、持有時間、購買價格和出售價格。
?。ㄈ﹤找媛实挠嬎?BR> 1 .票面收益率
票面收益率又稱名義收益率或息票率,是印制在債券票面上的固定利率,通常是債券年利息收入與債券面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本期收益率反映了購買債券的實際成本所帶來的收益情況,但與票面收益率一樣,不能反映債券的資本損益情況。
3 .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債券持有人在持有期間獲得的收益率,能綜合反映債券持有期間的利息收入情況和資本損益水平。其中,債券的持有期是指從購入債券至售出債券或者債券到期清償之間的期間,通常以“年”為單位表示(持有期的實際天數除以360)。根據債券持有期長短和計息方式不同,債券持有期收益率的計算公式存在差異。債券持有期收益率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換算為年均收益率。
?。?)持有時間較短(不超過1年)的,直接按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額除以買入價計算持有期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