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資本結構
一、資本結構的含義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是企業籌資決策的核心問題。企業應綜合考慮有關影響因素,運用適當的方法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并在以后追加籌資中繼續保持。資本結構問題總的來說是負債資本的比例問題,即負債在企業全部資本中所占的比重。
資本結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含義各種資金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
廣義資本結構指的是全部資金(包括長期資金、短期資金)的結構
狹義資本結構指的是長期資本結構。
本章所指資本結構是指狹義的資本結構。
二、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
(1)企業財務狀況
(2)企業資產結構
(3)企業產品銷售情況
(4)投資者和管理人員的態度
(5)貸款人和信用評級機構的影響
(6)行業因素
(7)所得稅稅率的高低
所得稅稅率越高,負債的好處越多
(8)利率水平的變動趨勢
如果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認為,利息率暫時較低,但不久的將來有可能上升的話,便會大量發行長期債券,從而在未來若干年內把利率固定在較低的水平上。
三、資本結構理論
資本結構理論包括凈收益理論、凈營業收益理論、MM理論、代理理論和等級籌資理論等。
資本結構理論主要觀點
凈收益理論該理論認為,利用債務可以降低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由于債務成本一般較低,所以,負債程度越高,加權平均資金成本越低,企業價值越大。當負債比率達到100%時,企業價值將達到最大。
凈營業收益理論該理論認為,資本結構與企業的價值無關,決定企業價值高低的關鍵要素是企業的凈營業收益。盡管企業增加了成本較低的債務資金,但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的風險,導致權益資金成本的提高,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仍保持不變。不論企業的財務杠桿程度如何,其整體的資金成本不變,企業的價值也就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因而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
MM理論MM理論認為,在沒有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風險相同的企業,其價值不受有無負債及負債程度的影響;但在考慮所得稅的情況下(修正的MM理論),由于存在稅額庇護利益,企業價值會隨負債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東也可獲得更多好處。于是,負債越多,企業價值也會越大。
代理理論代理理論認為,隨著公司債權資本的增加,債權人的監督成本隨之上升,債權人會要求更高的利率。這種代理成本最終要由股東承擔(股權代理成本增加),公司資本結構中債權比例過高,會導致股東價值的降低,因此,均衡的企業所有權結構是由股權代理成本和債權代理成本之間的平衡關系來決定的。
等級籌資理論從成熟的證券市場來看,企業的籌資優序模式首先是內部籌資,其次是借款、發行債券、可轉換債券,最后是發行新股籌資。但是,20世紀80年代新興證券市場具有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
四、資本結構優化決策
(一)含義:最佳資本結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
(二)確定方法
1.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EBIT-EPS分析法)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就是兩種籌資方式每股收益相等時的息稅前利潤。
求解方法:寫出兩種籌資方式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令其相等,解出息稅前利潤。這個息稅前利潤就是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決策原則:如果預期的息稅前利潤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則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反之,如果預期的息稅前利潤小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則運用權益籌資方式。
(二)比較資金成本法
比較資金成本法,是通過計算各方案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并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高低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的方法。最佳資本結構亦即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
該方法通俗易懂,計算過程也不是十分復雜,是確定資本結構的一種常用方法。但因所擬定的方案數量有限,故有把最優方案漏掉的可能。
(三)公司價值分析法
公司價值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和比較各種資本結構下公司的市場總價值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的方法。最佳資本結構應當是可使公司的總價值最高,而不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資本結構。同時公司的總價值最高的資本結構,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也是最低的。
五、資本結構的調整
當企業現有資本結構與目標資本結構存在較大差異時,企業需要進行資本結構的調整。企業調整資本結構的方法有:
(一)存量調整
在不改變現有資產規模的基礎上,根據目標資本結構要求,對現有資本結構進行調整。存量調整的方法有:債轉股、股轉債;增發新股償還債務;調整現有負債結構,如與債權人協商將長、短期負債轉換;調整權益資本結構,如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
(二)增量調整
通過追加籌資量,以增加總資產的方式來調整資本結構。其主要途徑是從外部取得增量資本,如發行新債、舉借新貸款、進行融資租賃、發行新股票等。
(三)減量調整
通過減少資產總額的方式來調整資本結構。其主要途徑包括:提前歸還借款、收回發行在外的可提前收回債券、股票回購減少公司股本、進行企業分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