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財務預算
第一節 財務預算體系介紹
一、財務預算的意義和作用
財務預算,是一系列專門反映企業未來一定預算期內預計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收支等價值指標的各種預算的總稱。具體包括現金預算、財務費用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利潤分配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等內容。
財務預算具有規劃、溝通和協調、資源分配、營運控制和績效評估功能。
財務預算的編制需要以財務預測的結果為根據,并受財務預測質量的制約;財務預算必須服從決策目標的要求,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定量化。
二、全面預算的內容
全面預算是根據企業目標所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計劃,即以貨幣及其他數量形式反映的有關企業未來一段期間內全部經營活動各項目標的行動計劃與相應措施的數量說明。具體包括特種決策預算、日常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
特種決策預算,是指企業不經常發生的、需要根據特定決策臨時編制的一次性預算;特種決策預算包括經營決策預算和投資決策預算兩種類型。
日常業務預算,是指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經營業務的各種預算。主要包括:(1)銷售預算;(2)生產預算;(3)直接材料耗用量及采購預算;(4)應交增值稅、銷售稅金及附加預算;(5)直接人工預算;(6)制造費用預算;(7)產品成本預算;(8)期末存貨預算;(9)銷售費用預算;(10)管理費用預算等內容。
第二節 預算的編制方法
首先從總體上掌握住預算編制方法的分類
1.按其業務量基礎的數量特征不同,分為固定預算方法(靜態預算方法)和彈性預算方法
2.按其出發點的特征不同,分為增量預算方法(調整預算方法)和零基預算方法。
3.按其編制期的時間特征不同,分為定期預算方法和滾動預算方法。
一、固定預算方法與彈性預算方法
(一)固定預算方法
固定預算又稱靜態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只根據預算期內正常的、可實現的某一固定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水平作為惟一基礎來編制預算的一種方法。
固定預算方法存在適應性差(只適應于業務量比較穩定的企業)和可比性差(當預算的業務量與實際業務量不一致時,不按變動后的業務量調整,缺乏可比性;即使調整,由于沒有考慮成本習性,方法也不科學)的缺點。
(二)彈性預算方法
彈性預算又稱變動預算或滑動預算,是指為克服固定預算方法的缺點而設計的,以業務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為依據,以預算期可預見的各種業務量水平為基礎,編制能夠適應多種情況預算的一種方法。
編制彈性預算所依據的業務量可以是產量、銷售量、直接人工工時、機器工時、材料消耗量或直接人工工資等。
與固定預算方法相比,彈性預算方法具有預算范圍寬和可比性強的優點。
理論上,該方法適用于編制全面預算中所有與業務量有關的預算,但實務中,主要用于編制彈性成本費用預算和彈性利潤預算,尤其是編制費用預算。
1.彈性成本預算的編制
(1)基本公式
編制彈性成本預算,關鍵是進行成本性態(成本習性)分析。將全部成本最終區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變動成本按業務量控制,固定成本按總額控制。
y=a+bx
(2)業務量的選擇
包括業務量計量單位的選擇和業務量變動范圍的選擇。
計量單位選擇:
①一般來說,生產單一產品的部門,可以選用產品實物量;生產多種產品的部門,可以選用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修理部門可以選用修理工時。
②以手工操作為主的企業應選用人工工時;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應選用機器工時。
業務量范圍選擇:
一般來講,可將業務量變動范圍定在正常生產能力的70%-120%之間;或以歷史上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為其上下限。
(3)彈性成本預算的具體編制方法——公式法、列表法
【公式法】
是指通過確定成本公式yi=ai+bixi中的ai、bi來編制彈性預算的方法。
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將任何成本項目近似地表示為yi=ai+bixi。ai=0時,yi=bixi為變動成本;bi=0時,yi=ai為固定成本;ai、bi均不為0時,yi=ai+bixi為混合成本。
在公式法下,如果事先確定了有關業務量的變動范圍,只要根據有關成本項目的a、b參數,就可以方便地推算出業務量在許可的范圍內任何水平上的各項預算成本。
優點:可直接從表中查出各種業務量下的成本預算,便于控制和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公式法的不足。
缺點:工作量較大;不能包括所有業務量下的費用預算,適用面較窄。
2.彈性利潤預算的編制
彈性利潤預算是根據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為適應多種業務量變化而編制的利潤預算。
編制彈性利潤預算,可以選擇因素法和百分比法兩種方法。
(1)因素法。該法是指根據受業務量變動影響的有關收入、成本等因素與利潤的關系,列表反映在不同業務量條件下利潤水平的預算方法。
(2)百分比法。本法又稱銷售額百分比法,是指按不同銷售額的百分比來編制彈性利潤預算的方法。
二、增量預算方法和零基預算方法
(一)增量預算方法
增量預算又稱調整預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影響成本因素的未來變動情況,通過調整有關原有費用項目而編制預算的一種方法。
增量預算方法的假設前提有:(1)現有的業務活動是企業必需的;(2)原有的各項開支都是合理的;(3)增加費用預算是值得的。
增量預算方法的缺點是:(1)受原有費用項目限制,可能導致保護落后;(2)滋長預算中的“平均主義”和“簡單化”;(3)不利于企業未來發展。
(二)零基預算
1.含義
不考慮以往會計期間所發生的費用項目或費用數額,而是將所有的預算支出均以零為出發點,一切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逐項審議預算期內各項費用的內容及開支標準是否合理,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費用預算的一種方法。
【特點】不以歷史資料為基礎進行調整,一切以零為基礎。
2.編制程序
零基預算的編制程序是:(1)動員與討論;(2)劃分不可避免項目和可避免項目;(3)劃分不可延緩項目和可延緩項目。
3.零基預算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
零基預算的優點是:不受已有費用項目和開支水平的限制;能夠調動各方面降低費用的積極性,有助于企業的發展。其缺點是工作量大,重點不突出,編制時間較長。
此法特別適用于產出較難辨認的服務性部門費用預算的編制。
三、定期預算方法和滾動預算方法
(一)定期預算方法
定期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以不變的會計期間(如日歷年度)作為預算期的一種編制預算的方法。
定期預算方法的優點是能夠使預算期間與會計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和評價預算的執行結果;缺點是具有盲目性(遠期指導性差)、滯后性(靈活性差)和間斷性(連續性差)。
(二)滾動預算方法
1.滾動預算方法的含義
滾動預算方法簡稱滾動預算,又稱連續預算或永續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脫離,隨著預算的執行不斷延伸補充預算,逐期向后滾動,使預算期永遠保持為一個固定期間的一種預算編制方法。
2.滾動預算的方式及其特征
(1)逐月滾動
比較精確,但工作量太大
(2)逐季滾動
工作量比逐月滾動小,但預算精度較差
(3)混合滾動
同時使用月份和季度作為預算的編制和滾動單位的方法。
理論依據:人們對未來的把握程度不同,對近期的預計把握較大,對遠期的預計把握較小。
與傳統的定期預算方法相比,按滾動預算方法編制的預算具有透明度高、及時性強、連續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穩定性突出的優點;其主要缺點是預算工作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