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籌資方式
第一節企業籌資概述
一、企業籌資的含義與分類
企業籌資,是指企業根據其生產經營、對外投資以及調整資本結構等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采取適當的方式,獲取所需資金的一種行為。
企業籌集的資金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一)按照資金的來源渠道不同,可將企業籌資分為權益性籌資和負債性籌資
權益性籌資或稱為自有資金,是指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資、內部積累等方式籌集資金。企業采用吸收自有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一般不用還本,財務風險小,但付出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
負債性籌資或稱借入資金,是指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向銀行借款、融資租賃等方式籌集資金。企業采用借入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到期要歸還本金和支付利息,一般承擔較大風險,但相對而言,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
(二)按照所籌資金使用期限的長短,可將企業籌資分為短期資金籌集與長期資金籌集
短期資金,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內的資金。短期資金通常采用商業信用、短期銀行借款、短期融資券、應收賬款轉讓等方式來籌集。
長期資金,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資金。長期資金通常采用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長期借款、融資租賃和利用留存收益等方式來籌集。
二、籌資渠道與方式
(一)籌資渠道
籌資渠道,是指籌措資金來源的方向與通道,體現資金的來源與流量。目前我國企業籌資渠道主要包括:銀行信貸資金、其他金融機構資金、其他企業資金、居民個人資金、國家資金和企業自留資金。
(二)籌資方式
籌資方式,是指企業籌集資金所采用的具體形式。目前我國企業的籌資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向銀行借款、利用商業信用、發行公司債券和融資租賃。
(三)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的對應關系
籌資渠道解決的是資金來源問題,籌資方式則解決通過何種方式取得資金的問題,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一定的籌資方式可能只適用于某一特定的籌資渠道(如向銀行借款),但是同一渠道的資金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同一籌資方式又往往適用于不同的籌資渠道。因此,企業在籌資時,應實現兩者的合理配合。
三、籌資原則(了解)
企業籌資應遵循的原則有:
(1)規模適當原則;
(2)籌措及時原則;
(3)來源合理原則;
(4)方式經濟原則。
四、資金需要量預測(重點)
企業資金需要量的預測可以采用定性預測法、比率預測法和資金習性預測法。
(一)定性預測法
定性預測法,是指利用直觀的資料,依靠個人的經驗和主觀分析、判斷能力,對未來資金需要量作出預測的方法。
(二)比率預測法
比率預測法,是依據有關財務比率與資金需要量之間的關系預測資金需要量的方法。
能用于資金預測的比率可能會很多,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
常用的比率預測法是銷售額比率法,它是指以資金與銷售額的比率為基礎,預測未來資金需要量的方法。
1.預測原理
運用銷售額比率法預測資金需要量時,是以下列假設為前提的:(1)企業的部分資產和負債與銷售額同比例變化;(2)企業各項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結構已達到最優。
重點關注第一個假設。
隨銷售額同比例變化的資產稱為變動資產;隨銷售額同比例變化的負債稱為變動負債。
對資產項目而言,如果變動資產A占基期銷售額S1的比率為10%,即A/S1=10%.如果保持這一比率不變,必有:△A/△S=10%,由此有:△A=△S×10%。
如果計劃期銷售額增加1000萬元,則資產增加100萬元。
同樣,如果變動負債B占銷售額的比率為5%,即B/S1=5%,如果保持這一比率不變,必有:△B/△S=5%,由此有:△B=△S×5%。
如果計劃期銷售額增加1000萬元,則負債增加50萬元。
注意資產增加表示資金占用增加,負債增加表示資金來源增加,二者之差即是需要增加的資金總量,即:資金總需求=資產增加-負債增加。
在資金總需求中,計劃期留存收益的增加可以作為其內部資金來源。
留存收益增加=計劃收入×銷售凈利率×留存收益率
綜上所述:
對外籌資需要量=資產增量-負債增量-留存收益增量。
式中,A為隨銷售變化的資產(變動資產);B為隨銷售變化的負債(變動負債);S1為基期銷售額;S2為預測期銷售額;△S為銷售的變動額;P為銷售凈利率;E為留存收益比率;為變動資產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為變動負債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注意】
(1)上述原理既可以計算全部的對外籌資需要量,也可以計算營運資金需要量(增加的流動資產-增加的流動負債)。
(2)關于資產類項目,尤其是非流動資產類項目,其與銷售額的比率可能比較復雜,有時題目中會直接給出其需要增加的金額,在這種情況下,預測資產增加時需要將其加上。
2.基本步驟:
①確定隨銷售額變動而變動的資產和負債項目
【提示】變動性項目與非變動性項目,在試題中,一般是作為已知條件給出的。
②計算變動性項目的銷售百分比=基期變動性資產或(負債)/基期銷售收入
③確定需要增加的資金數額
需要增加的資金數額=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
增加的資產=增量收入×基期變動資產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非流動資產調整數
增加的負債=增量收入×基期變動負債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④根據有關財務指標的約束確定對外籌資數額
增加的留存收益=預計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外部籌資需要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三)資金習性預測法
資金習性預測法,是指根據資金習性預測未來資金需要量的方法。
1.資金習性的概念以及資金的分類
這里所說的資金習性,是指資金的變動與產銷量變動之間的依存關系。按照資金習性可將資金分為不變資金、變動資金和半變動資金。
特征形態
不變資金在一定的產銷量范圍內,不受產銷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固定不變的那部分資金。(1)為維持營業而占用的最低數額的現金;(2)原材料的保險儲備;(3)必要的成品儲備;(4)固定資產占用的資金。
變動資金隨產銷量的變動而成同比例變動的那部分資金。
(1)直接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外購件等占用的資金;(2)在最低儲備以外的現金、存貨、應收賬款。
半變動資金受產銷量變動的影響,但不成同比例變動的資金。一些輔助材料占用的資金。
不變資金:如果用y表示資金占用,a表示不變資金,則不變資金可用y=a表示。
變動資金:注意變動資金總額是隨著產銷量的變動同比例變動的,那么,單位變動資金,即單位產銷量的變動資金則是固定不變的,如果用b表示單位變動資金,x表示產銷量,則:
變動資金可用y=bx表示
半變動資金:半變動資金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劃分為不變資金和變動資金。
總資金習性模型:y=a+bx
Y――資金占用量
a――不變資金
b――單位變動資金
x――產銷量
通過資金習性模型,可以看出只要已知a、b,根據預測期的產銷量x,即可得出資金占用量。根據確定a、b的方法不同,資金習性預測法又分為高低點法和回歸直線法。
2.高低點法
這種方法,選擇業務量最高和最低的兩點資料,應用下列公式計算a、b:
a=y-bx(x和y可用高點或低點的資料,結果相同)
【提示】公式推導
基本公式y=a+bx
假設高點資料為和,低點資料為和,代入基本公式有:
兩式相減,就得到:
b計算出以后,代入高點公式或低點公式,即可計算出a。
【提示】在運用高低點法預測資金需要量時,需要特別注意高低點的選擇問題。高低點是指業務量的高低點,與高點業務量對應的資金占用量并不一定是資金占用量的最大值;而與低點業務量對應的資金占用量也不一定是最小值。
五、資金成本計算的一般方法及其對籌資決策的影響
資金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用資費用和籌資費用兩部分。
用資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投資過程中因使用資金而支付的費用,如股利和利息等,這是資金成本的主要內容。
籌資費用,是指企業在籌措資金過程中為獲取資金而支付的費用,如借款手續費和證券發行費等,它通常是在籌措資金時一次性支付。
在財務管理中,資金成本一般用相對數表示,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100%
【提示】
1.在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中,分子的“每年的用資費用”是指籌資企業每年實際負擔的用資費用,而不是每年實際支付的用資費用。對于負債籌資而言,由于債務利息是在稅前列支,因此,具有抵稅效應。實際承擔的用資費用=支付的用資費用×(1-所得稅率)。對于權益籌資而言,由于股利等是在稅后列支,不具有抵稅效應,所以,實際承擔的用資費用與實際支付的用資費用相等。
2.在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中,分母的為籌資企業實際取得的可供投資使用的資金,是籌資凈額,而非籌資總額。籌資費用一般使用其占籌資總額的比例――籌資費率表示,所以,分母也可表示為:籌資總額×(1-籌資費率)。
資金成本是企業選擇資金來源、擬訂籌資方案的依據。資金成本對企業籌資決策的影響表現為:
(1)它是影響企業籌資總額的重要因素;
(2)它是企業選擇資金來源的基本依據;
(3)它是企業選用籌資方式的參考標準;
(4)它是確定最優資本結構的主要參數。
資金成本并不是企業籌資決策中所要考慮的惟一因素,企業還要考慮到財務風險、資金期限、償還方式、限制條件等。但資金成本作為一項重要的因素,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是籌資決策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