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命題規律總結及趨勢預測
一、《經濟法》的基本結構
中級《經濟法》教材包括經濟法(第1-7章)和稅法(第8-12章)兩個部分。在最近3年的考試中,經濟法部分的平均分值為65分,其中簡答題、綜合題主要來自經濟法部分;稅法部分的平均分值為35分,其中計算分析題主要來自稅法部分(2005年的計算分析題并入簡答題)。
經濟法部分 |
稅法部分 | |
2003年 |
65分 |
35分 |
2004年 |
66分 |
34分 |
2005年 |
65分 |
35分 |
平均 |
65分 |
35分 |
二、題型題量及應試技巧
2005年中級《經濟法》的考試題型進行了重大調整,突然取消了計算分析題,只保留了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簡答題和綜合題共5個題型。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試題只是將稅法的計算題適當變換一下出題形式并入簡答題,流轉稅和所得稅的計算不可能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一般情況下,2006年的題型題量將與2005年保持一致,但是否再次進行調整,考生應密切關注有關通知(2006年年初將公布考試題型)。
2005年中級《經濟法》的考試題型包括客觀試題和主觀試題兩個部分。其中,單選題(25分)、多選題(40分)和判斷題(10分)屬于客觀題(合計75分),采用計算機閱卷,要求考生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中填涂答案;簡答題(15分)和綜合題(10分)屬于主觀題(合計25分),要求考生用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紙”中的指定位置答題。
單選題 |
多選題 |
判斷題 |
計算題 |
簡答題 |
綜合題 | |
2003年 |
20題
20分 |
15題
30分 |
10題
10分 |
2題
10分 |
2題10分 |
2題20分 |
2004年 |
20題
20分 |
15題
30分 |
10題
10分 |
2題
10分 |
2題10分 |
2題20分 |
2005年 |
25題
25分 |
20題
40分 |
10題
10分 |
3題15分 |
1題10分 |
1、單選題(25分)
2005年單選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1分。在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2005年單選題的難度較大,在25個題目中,有10個題目是以小案例題的形式間接命題,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考點,而且要學會正確理解、靈活運用。單選題在五個題型中屬于最簡單的一個題型,能否在單選題中拿到盡可能高的分數是考生順利通過考試的基礎。
2、多選題(40分)
2005年多選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多選題有四個備選項,正確答案為2-4個。考生只有選中“全部的”正確答案才能得2分,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為0分。由于評分標準十分苛刻,多選題得0分很容易,得2分十分困難。對考生而言,多選題是難度最大的題型,是考生能否通過考試的最大障礙,因為2分和0分的差距就在考生的“猶豫不決”之間。
在考試中,有些多選題可以采取“排除法”,只要考生能排除掉1-2個錯誤答案,剩下的備選項即使沒有把握也只能作為正確答案,但問題的關鍵是能否成功排除。
3、判斷題(10分)
2005年判斷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1分。首先注意判斷題的評分標準: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但判斷題整個題型的最低得分為0分。也就是說,即使考生在10個判斷題中全部判斷失誤(不幸),也不會殃及其他題型的分數(不幸中的萬幸)。
做判斷題對考生而言是“痛苦的決擇”,因為“一念之差”對考試成績的影響是1.5分。在考場上,如果對單選題、多選題沒有把握,絕對應當碰一下運氣,但對沒有把握的判斷題,考生最好堅持“謹慎原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判斷錯誤的只扣0.5分,從概率的角度,對沒有把握的題目全部判斷“對”或者“錯”的“期望收益”將大于0,但前提是自己的運氣不要太差。需要再次強調的是,考生最好堅持“謹慎原則”。
4、簡答題(15分)
2005年簡答題共3個題目,每個題目5分。其中,兩個題目來自經濟法部分,1個題目來自稅法部分。
5、綜合題(10分)
2005年綜合題只有1個題目,共10分??荚噾⒁饩C合題的答題步驟:第一步作出明確的判斷,第二步引述法律條文,第三步作具體分析。
以2005年綜合題的第4個小問題為例:“甲公司能否解除與乙賓館的買賣合同?為什么?”(本小題2分)。
第一步,作出簡單明確的判斷(0.5分),如果時 間允許,可以完整地寫出“甲公司可以解除與乙賓館的買賣合同”,也可以簡化為“甲公司可以解除買賣合同”。
第二步,引述法律條文(1分)。標準答案:“根據規定,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閱卷過程中,的確不要求考生一字不差地引述法律條文,考生可以自己組織語言進行適當地變通,但法律條文中的關鍵詞必須準確到位??忌鷳宄氖牵兺ㄊ欠襁m當,不可能存在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對有可能出綜合題的考點,不僅需要準確理解,還要準確記憶。此外,類似“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的文句,考生可以簡單地寫成“根據規定”即可,這不是評分的要害。
第三步,作具體分析(0.5分)。標準答案:“本題中,甲公司同意乙賓館推遲1個月付款,但1個月后經甲公司催告,乙賓館仍未付款。所以甲公司可以解除與乙賓館的買賣合同”。在作具體分析時,考生應針對法律條文中的關鍵詞,結合案例中的實際情況作一個簡明的分析即可,切不可洋洋灑灑(注意您根本沒有洋洋灑灑的時 間)。
最后,希望考生作綜合題時務必保持卷面整潔、行書工整、條理清晰,亂成一團的卷面沒有人會有好心情瞪大眼睛去幫您找其中的要點。
相關閱讀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二)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一)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三)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四)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六)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五)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七)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八)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十九)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二十)
-
中級職稱內部講義連載經濟法(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