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外幣折算
第一節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外幣交易,是指以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包括銷售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或者提供勞務、借入外幣資金和其他以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
外幣是相對于記賬本位幣而言的,是企業記賬本位幣以外的幣種。
一、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記賬本位幣,是指企業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中的貨幣。
企業通常應選擇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不絕對,也可以確定某一種外幣,比如企業發生的交易活動很多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就可以以美元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企業選定記賬本位幣,應當考慮下列因素:教材P356。
例: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是指( )。
A、企業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中的貨幣
B、人民幣
C、企業總機構所在地使用的貨幣
D、企業主管部門確定的貨幣
正確答案:A
解析: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是指企業經營所處的主要環境中的貨幣。主要經濟環境通常是其主要產生和支出現金的經濟環境。企業通常應選擇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如果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按規定選擇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例:企業選定記賬本位幣,應當考慮的因素有()。
A、企業機構所在地所使用的貨幣
B、該貨幣主要影響商品和勞務的銷售價格
C、融資活動獲得的貨幣以及保存從經營活動中收取款項所使用的貨幣
D、企業管理當局所希望使用的貨幣
正確答案:BC
解析:企業選定記賬本位幣,應當考慮下列因素:(1)該貨幣主要影響商品和勞務的銷售價格,通常以該貨幣進行商品和勞務的計價和結算;(2)該貨幣主要影響商品和勞務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費用,通常以該貨幣進行上述費用的計價和結算;(3)融資活動獲得的貨幣以及保存從經營活動中收取款項所使用的貨幣。
二、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把握兩點:交易日的處理、資產負債表日及其結算日的處理。
(一)交易日
把外幣折算成記賬本位幣,選擇的匯率一般是即期匯率,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但主要是即期匯率。
如果題目中沒有給近似匯率,就不用考慮;如果簡化用近似匯率,也可以。
即期匯率,通常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外匯牌價的中間價。
近似匯率,平均匯率或期初匯率。
考試時,通常給的就是即期匯率。
1.企業交易活動中,不論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借入借出外幣款項,在交易日,都要把外幣按照即期匯率或近似的匯率折算。
例1.教材P357例18-2。
2.企業接受投資者投資,這是一個特殊點,都是采用即期匯率折算,既不使用合同約定匯率,也不使用近似匯率。
例2.教材P358例18-5。
(二)資產負債表日及結算日
1.貨幣性項目
采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當時發生交易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例3.教材P358例18-6。
例4.教材P358例18-4和教材P359例18-7。
2.非貨幣性項目
(1)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但對于以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的存貨,如果其可變現凈值以外幣確定,則在確定存貨的期末價值時,應先將可變現凈值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再與賬面以記賬本位幣反映的存貨成本進行比較,差額作為資產減值損失處理。注意不記入財務費用,而記入資產減值損失。
例5.教材P359例18-9。(講解4分40秒)
(2)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股票投資等,其公允價值在變動,匯率也在變動。公允價值變動和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不好再進行劃分。就放到一起,由于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損益是要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所以把公允價值變動和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全都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例6.教材P360例18-10。(講解5分40秒)
思路:
① 有外幣賬戶的期初外幣余額和期初記賬本位幣余額,有本期外幣賬戶的發生額(按即期匯率折算),就能計算出外幣賬戶記賬本位幣的賬面余額。
② 外幣賬戶的期末外幣余額=期初外幣余額+本期增加的外幣發生額-本期減少的外幣發生額
期末外幣余額×期末即期匯率=調整后記賬本位幣的余額。
③ 調整前記賬本位幣的余額與調整后記賬本位幣的余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匯兌損益。與專門借款有關的,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該予以資本化,記入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
例7.教材P361例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