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倒擠出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貸:銀行存款
例5. 見教材P103例6-4 。
(二)資產負債表日計算利息
1. 計算應收利息
分期付息、一次還本,計入“應收利息”;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注意兩者只是支付時間不同,數額都是:面值×票面利率
2. 計算本期投資收益:重點問題
本期投資收益=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3. 利息調整:應收利息(應計利息)和投資收益的差額,數額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貸方。
※ 在這里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實際利率,一個是攤余成本。
1. 實際利率:考試中一般會給出,但教材P103 例6-4沒有給出,要會計算,這是財務管理的內容。具體計算見教材P103。
2. 攤余成本: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息-現金流入(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
實際上攤余成本就是每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具體計算請參考教材例6-4。
注意:最后一年賬務處理與前面正常年度思路不同。
1.正常年度思路:
第一步:票面利率×面值=應計利息
第二步: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投資收益
第三步:根據前兩步的差額擠出利息調整
2.最后一年思路:要先把所有的利息調整轉出,最后才計算出投資收益。
例6.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復利計算的債券:參見教材P106例題。
注意最后一年同分期付息一樣,計算順序有所改變:
第一步:票面利率×面值=應計利息
第二步:把利息調整轉出,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第三步:計算投資收
而以前正常年度:
第一步:票面利率×面值=應計利息
第二步: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投資收益
第三步:根據前兩步的差額擠出利息調整
(三)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把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成本、應計利息、利息調整等轉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入賬,兩者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
例8.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100,應計利息10,利息調整貸方5,則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為100+10-5=105。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為102,則: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02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00
—應計利息 10
第三節 貸款和應收款項
一、貸款和應收款項概述
貸款和應收賬款,是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前面所講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后面所講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都是非衍生金融資產,一項金融資產是否屬于貸款和應收款項要區分清楚:
1.準備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應屬于交易性金融資產;
2.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也不屬于;
3.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應該屬于第四類。
貸款和應收款項泛指一類金融資產,貸款主要是指金融企業發放的貸款,應收款項主要是指一般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形成的應收款項。
二、應收票據會計處理
1.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而收到開出、承兌的商業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
借:應收票據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票據到期,收到款項(無息票據):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票據(面值)
如果是帶息票據,收到票據時:
借:銀行存款 (面值+利息)
貸:應收票據(面值+已經計算的利息)
財務費用
(注:面值+已經計算的利息:例如,06年5月收到應收票據,6月30日還未到期。則8月1號票據到期時收到款項,貸方應收票據即為面值+5月1日至6月30日的利息)
3.票據到期,沒有收到款項,應把應收票據轉為應收賬款。
4.持未到期的商業匯票向銀行貼現
(1)如果附有追索權,實際屬于質押貸款。貼現收到款項: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的款項)
財務費用(差額)
貸:短期借款(票據面值)
(2)如果不附追索權,貼現時: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的款項)
財務費用(差額)
貸:應收票據(面值+已經計算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