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10】貸款損失準備金的含義和種類
1.貸款損失準備金的含義
① 從事前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將貸款損失分為預期損失(EL)和非預期損失(UL)。
② 通常銀行提取資本金來覆蓋非預期損失,提取準備金來覆蓋預期損失。
③ 貸款損失準備金是與預期損失相對應的概念,它的大小是由預期損失的大小決定的。
2.貸款風險分類與貸款預期損失認定的關系。

看圖說話
① 貸款風險分類是計提和評估貸款損失準備金的基礎。只有執行了審慎的貸款分類制度,能夠真實揭示貸款價值,識別貸款組合中的預期損失,才能計提充足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對貸款組合中的預期損失加以及時彌補,以增強商業銀行的資本基礎,提高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
② 貸款風險分類的過程實質上是銀行對貸款預期損失的認定過程,也是對貸款實際價值的評估過程,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是對貸款預期損失的抵補。
3.貸款損失準備金的種類
商業銀行一般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有三種:
■普通準備金
■專項準備金
■特別準備金
普通準備金 |
① 普通準備金又稱一般準備金,是按照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金。 ② 我國商業銀行現行的按照貸款余額1%提取的貸款呆賬準備金相當于普通準備金。由于普通損失準備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資本的性質,因此,普通損失準備金可以計入商業銀行資本基礎的附屬資本,但計入的普通準備金不能超過加權風險資產的1.25%,超過部分不再計入。 ③ 普通準備金是用于彌補貸款組合的不確定損失。再好的風險識別機制和分類制度,由于可用資料和人員素質等限制,都很難做到將貸款的內在損失全部識別出來,因此就要提取一定的準備金,以用于彌補貸款的不確定損失。從某種意義上講,普通損失準備金是彌補貸款組合損失的一種總準備。 ④ 普通損失準備金所針對的貸款內在損失是不確定的,這種內在損失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還有可能部分存在,但目前無法認定。因此,普通貸款損失準備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資本的性質,可以一定程度上用于彌補銀行的未來損失。 |
專項準備金 |
① 專項準備金是根據貸款風險分類結果,對不同類別的貸款根據其內在損失程度或歷史損失概率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 ② 專項準備金由于不具有資本的性質,不能計入資本基礎,同時在計算風險資產時,要將已提取的專項準備金作為貸款的抵扣從相應的貸款組合中扣除。 ③ 專項準備金反映的是貸款賬面價值與實際評估價值的差額,或者說反映的是貸款的內在損失,盡管在賬務上還沒有將這部分內在損失沖銷,但實際上專項準備金已經用于彌補目前貸款組合中存在的內在損失,不能再用于彌補銀行未來發生的其他損失,其性質與固定資產折舊相同。因此,專項準備金不具有資本的性質。 |
特別準備金 |
① 特別準備金是針對貸款組合中的特定風險,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金。 ② 特別準備金與普通和專項準備金不同,特別準備金不是商業銀行經常提取的準備金。遇到特殊情況,商業銀行才計提特別準備金。比如,國家出現政治動蕩、經濟或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影響到該國公司的貸款償還能力,那么,銀行就可以對該國的全部貸款按一定比例計提特別準備金。 ③ 特別準備金是按照貸款內在損失計提專項準備金基礎之上計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