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唐朝對盜罪分為————竊盜、強盜、監守盜三種。
67.唐朝的土地分為————官田和私田兩種。
68.唐朝的財政立法————1.“租庸調法”和“兩稅法”。
69.唐律的主要特點————
1.統治者在制定、修撰法律的活動中堅持以禮為綱的指導思想;
2.從唐律的條文看,皆“一準乎禮”
70.唐律的歷史地位————
1.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完備的封建法典;
2.在漫長的封建發展的歷史上處于承先啟后的重要歷史地位;
3.唐律為以后的封建王朝立法提供了樣本;
4.唐律對亞洲許多國家法律制度的發展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世界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來源:考試大
71.唐朝最高審判機關————“大理寺”
72.唐朝的“三司推事”————在唐朝逢大案常有大理寺卿會同刑部的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
73.唐朝的大理寺有自己的監獄————稱為“大理獄”
74.唐朝的監察機關————是“御史臺”——主要對象是整頓“吏治”。
75.宋朝的《宋刑統》————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76.宋朝最經常的立法活動————叫“編敕”
77.宋朝的法律形式————指揮、申明、看祥、敕、令、格、式、斷例。
78宋朝宋仁宗嘉佑中期————開始實行“重法地”法——針對盜賊。
79.宋太祖為減輕刑法而定————“折杖法”和“刺配之法”——到宋朝后期恢復了五代出現的“凌遲”等酷刑。
80.元朝的法律————
1.是將歷代皇帝的敕令(“條格”)加以匯編
2.重視判例,在案例前加“諸”字皆成獨立條文。
81.元朝的手工業者————叫“工奴”即“匠戶”。
82.元朝的婚姻制度————許可良、賤之間依其自愿而互相通婚。
83.元初中央審判機關叫————“宗正府”。
84.元朝司法審判權————掌握在由蒙古人擔任的“達魯花赤”手中。
85.元朝的監察機關————中央為“御史臺”,地方設“行御史臺”——元朝對監察機關的重視超過歷代
86.明代朱元璋洪武六年制定《大明律》————隋唐以來沿襲以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已變。來源:考試大
87.朱元璋模仿周公《尚書.大誥》編制————《大誥》
88.明代制有《充軍條例》————充軍?除死刑外最重的刑法。
89.明代仿制《唐六典》————《大明會典》?行政法典
90.明朝不實行“均田制”————因而從法律上廢除了“占田過限”的規定。
91.明朝實行了專賣制度————制訂了“鈔法”、“錢法”、“鹽法”、“茶法”.
92.朱元璋制定法律的指導思想————“重典治亂國”。
93.清朝————專制中央集權制發展的最高峰。
94.清朝順治3年制成的《大清律集解附例》————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95.乾隆五年完成《大清律例》————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
96.清朝康熙依照《明會典》制定《康熙會典》————中國封建時代最完備的行政法規,而且是中國封建時代行政立法的總匯。
97.清朝推行文化專制政策————以“文字獄”形式處罰異端思想。
98.清朝“禁榷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國家對某些重要的商品實行專管的制度,始于西漢。
99.明朝的司法機關————中央為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
100.清朝的中央司法機關————與明朝基本相同,惟機構有所擴大。
101.清朝遇到重大案件由“九卿會省”————是中央的最高審級。
102.清代的審判制度有————“秋審”、“朝審”和“熱審”。
103.明朝洪武十五年改監察機關“御史臺”為————“都察院”。
104.清朝的監察制度一個重要發展————在都察院內增設了“六科給事中”。
105.1908年清政府頒發了《欽定憲法大綱》————內容包括正文“君上大權”和附錄“臣民權利義務”兩大部分。
106.清朝制憲還有———《諮議局章程》、《資政院院章》、《內閣官制》、《十九信條》。
107.清朝光緒年立法指導思想————“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108.清朝統治者修訂法律時仍然維護————三綱五常。
109.光緒三十三年制定《大清新刑律》————1.第一部打破諸法合一的法典;
2.刑名分主刑、從刑兩種;
3.采用資產階級“罪刑法定”等原則;
110.宣統三年制定《大清明律草案》———舊中國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來源:考試大
111.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舊中國起草的第一部獨立的訴訟法典。
112.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化的重要標志“領事裁判權”————是指外國在中國的僑民成為民、刑訴訟的被告時如其本國與中國訂有不平等條約,則中國法庭無權裁判,只能由其本國領事按其本國的法律裁判。
113.太平天國制定《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了平等平均的土地制度。體現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處處平均、人人飽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