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殘疾人社會工作概述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jié)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四節(jié) 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實踐和實務經驗
第一節(jié) 殘疾人社會工作概述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基本含義
二、殘疾人的需要及問題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三、殘疾人社會工作者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基本含義
(一)殘疾人的界定(一般了解)
1、世衛(wèi)組織的定義
三類:傷殘(后天引發(fā))、能力缺失(先天引發(fā))、殘障(兩者兼有可能)
2、中國的定義
六類: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精神(一級最重,四級最輕)——只有肢體殘疾發(fā)生在頭部以外
多重殘疾:同時具有兩類以上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基本含義
(二)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定義(一般了解)
1、定義:圍繞殘疾人個人、家庭、群體、社會組織、社區(qū)開展的專業(yè)性助人活動(專業(yè)資格、社會授權)
2、資源:運用已有、爭取適當(解題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3、場所:專門的組織機構
4、方法:個案、小組、社區(qū)、個案管理、方案評估、研究工作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基本含義
(三)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目的(一般了解)
1、根本目的:增強社會功能、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化成果
2、具體目的:
(一)心理:自卑、抑郁、自閉(疏離社會)等
(二)生理:康復
(三)社會:教育、就業(yè)、婚姻家庭、權益、文化生活、環(huán)境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基本含義
(四)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意義(一般了解)
1、殘疾人群體的福祉
2、精神文明建設
3、體現(xiàn)國家文明程度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基本含義
(四)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特點(一般了解)
采集者退散 1、對象的特殊性
生理、心理、社會交往方式的特殊性
重點關注:遭受社會的歧視和排斥——社會工作的重點所在
2、需求的多樣性
(1)人數龐大
(2)困難多重
3、過程的艱難性
不具工作對象相同的生活經歷,難找同理心(同感)
二、殘疾人的需要及問題(重點掌握)
(一)殘疾人的需要(由低到高)
1、治療康復(生理、心理、精神的治療康復)
2、基本生存(經濟、就業(yè))
3、接受教育(基本權利、減輕影響——發(fā)展的需要)
4、職業(yè)發(fā)展(社會工作介入重點)
5、家庭生活(遺棄、婚戀、家庭生活)
6、社會交往(社會接納)
7、價值實現(xiàn)(替代功能、能力超常)
二、殘疾人的需要及問題(重點掌握)
(一)殘疾人的問題
生命周期理論:一般人生發(fā)展任務(《綜合能力》第三章:人類行為和社會環(huán)境)
獨特的問題和挑戰(zhàn):表7-1
三、殘疾人社會工作者注意問題
(一)價值觀導致反移情
1、排斥、拒絕;2、過度保護
(二)文化差異與特定功能
1、難以建立專業(yè)關系;2、需要特定技能和工具
(三)職業(yè)倦怠
1、原因:付出很多、難見成效、缺乏信心
2、應對:不斷充電、手法多樣、咨詢督導、同伴支持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殘疾預防(社會工作的預防功能)
二、康復(社會工作的治療和發(fā)展功能)
(本節(jié)內容須重點掌握)
一、殘疾預防
(一)致殘原因(不必了解)
先天性、后天性、醫(yī)源性、后發(fā)性
(二)預防措施
一級:預防致殘性傷害和殘疾發(fā)生
二級:防止傷害后出現(xiàn)殘疾
三級:殘疾后預防殘障
社會工作者關注三級預防:普及防殘知識、提供康復信息、獲得康復訓練、使用輔助用具
一、康復
(一)康復模式
1、世衛(wèi)組織模式(建立社區(qū)康復網)
2、社區(qū)服務模式(建廠、院、所、站)
3、家庭病床模式(在家康復)
4、社區(qū)康復模式(建立各類康復中心)
一、康復
(一)康復類型(對應殘疾人的困難和需求)
1、醫(yī)療康復(點到為止,不必詳細了解)
2、教育康復(文化、技能教育;普通、特殊教育)
3、職業(yè)康復(工作程序:職業(yè)評定、咨詢、培訓、就業(yè)指導)
4、社會康復(創(chuàng)造適合的生存、創(chuàng)造、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的社會環(huán)境,享受常人同等權利,全面參與社會生活。具體見教材)
第三節(jié)殘疾人社會工作主要方法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要點(一般了解)
(一)殘疾人工作的基本觀念與原則
(二)殘疾人溝通要點
二、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重點掌握)
(一)建立信任關系
(二)參與殘疾評定
(三)個人與社區(qū)狀況評估
(四)介入模式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要點
(一)殘疾人工作的基本觀念與原則(美國)
1、從殘疾人視角看待其能力和潛能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2、殘疾問題非殘疾人本身問題
3、把殘疾視為一種社會建構
4、了解殘疾人群體的社會經歷
5、殘疾人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樂趣并體會到幸福
6、殘疾人有權掌控自己生活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要點
(二)殘疾人溝通要點
1、了解各類殘疾情況(類型、原因、影響、溝通方法)
2、掌握專門溝通技巧(手語、唇讀、盲文、溝通板)
3、多方求證溝通效果(重述、復述、觀察)
P236表7-2:與精神殘疾的人溝通技巧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信任關系(了解)
(二)參與殘疾評定(懂殘疾類型、知評定程序)
(三)個人與社區(qū)狀況評估(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1、生態(tài)框架的評估
2、優(yōu)勢視角的評估
3、生理心理社會視角的評估
4、社區(qū)需求評估
(四)介入模式(見下頁)
(三)個人與社區(qū)狀況評估(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1、生態(tài)框架的評估
(1)優(yōu)勢
①在生活場景中認識殘疾問題
②多種因素影響及各因素間交互作用
③引導殘疾人轉換視角看待自己
(2)原則
各方收集信息、評估所有變量、多種介入措施
生態(tài)圖(學會看圖辨問題)
(三)個人與社區(qū)狀況評估(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2、優(yōu)勢視角的評估
(1)對象
無價值感、無力感、無助感的殘疾人
(2)觀點
殘疾人問題:是個人需要與環(huán)境要求、資源間的不平衡
(3)評估
環(huán)境優(yōu)勢、個人優(yōu)勢
環(huán)境缺失、個人缺失
(三)個人與社區(qū)狀況評估(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3、生理心理社會視角的評估
(1)優(yōu)勢
全面評估生理、心理、社會的功能狀況,找到穩(wěn)定的問題解決途徑
(2)框架
生理、心理、社會生活、文化、精神等
(三)個人與社區(qū)狀況評估(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4、社區(qū)需求的評估
(1)研究方法
定量、定性(在綜合能力之第十章)
(2)采集手段
文獻分析、社會調查、召開會議、焦點小組等
(3)評估內容
概括為:生存和發(fā)展兩大方面的問題,主要運用于社區(qū)工作方法
(三)介入模式(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1、危機介入模式
采集者退散 2、增能模式
3、倡導模式
4、自助小組模式
5、社區(qū)工作模式
6、個案管理模式
(三)介入模式(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1、危機介入
(1)對象
新確診或剛剛殘疾的服務對象
(2)策略
籌劃長遠安排:職業(yè)康復、生活環(huán)境調整等
(3)注意事項
殘疾本身是否在經歷的危機中起了作用
(三)介入模式(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2、增能模式
(1)推動對殘疾人問題的應對、調適或社會改變
(2)通過充權,增強服務對象動機
(3)保持自尊,減少自責
(4)教授技巧,增強解決問題能力
(5)力行平等、對等、公平
(6)運用專業(yè)方法,推動社會改變
(7)把受壓迫經歷作為開展服務的一個問題來處理
(8)了解輔導工作和政治程序
(三)介入模式(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3、倡導模式
(1)對象
不能有效表達需求、維護自己權益的殘疾人
(2)策略
代表服務對象表達需求、維護權益
(3)注意事項
區(qū)別:不能表達自己需求、不能采取行動讓需求為人所知
(三)介入模式(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4、自助小組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1)原因
缺乏獨立性
(2)作用
尋求資源網絡、接觸殘疾文化、找到角色榜樣
(3)社工角色
促進者
(三)介入模式(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5、社區(qū)工作模式
(1)優(yōu)勢
整合各方資源,協(xié)同解決問題
(2)方法
①調動資源:尋找、激發(fā)、運用潛在資源
②創(chuàng)新資源:發(fā)展、建立新的互助、支持團體
③社區(qū)聯(lián)絡:建立和保持合作網絡,創(chuàng)造良好資源和人際環(huán)境
④社區(qū)倡導和教育:在機構內、社區(qū)中爭取更好服務、提出合理建議、消除公眾偏見、爭取公眾參與
(三)介入模式(應試策略、重點掌握)
5、個案管理模式
(1)對象
有綜合性需求、持續(xù)性需求的殘疾服務對象
(2)原因
服務缺乏有效整合,需求難以滿足(條塊分割)
(3)內容
一套多項目的服務(《綜合能力(中級)》174頁)
具體而言:醫(yī)療、照顧、交通、教育、職業(yè)康復、娛樂、住房¡¡
第四節(jié)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實踐和實務經驗
一、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歷史(一般了解)
二、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組織機構與場所(掌握,是解題中介入策略的重要資源)
(一)主要組織機構
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三級)、康復工作行政機構(三級: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指導部、指導站)
(二)主要實踐場所
社區(qū)康復訓練服務三級網絡
其他殘疾人社會工作場所
第四節(jié)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實踐和實務經驗
李太太2年前生下一個男孩,不幸的是,由于先天原因小孩出生后被診斷為腦癱兒童。這讓原本年齡就比較大而且很期待小孩的李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所以對于兒子他一直都很抗拒,沒有什么感情。他曾經想放棄這個孩子,但妻子沒有同意,李太太決心要好好撫養(yǎng)這個孩子,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她常常為照顧孩子與丈夫吵架。作為社會工作者,請你為李先生一家提供服務。
問題:
1.在上述案例中,李先生一家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針對李先生一家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什么樣的介入策略?
考試大論壇 第四節(jié)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實踐和實務經驗
小美今年6歲,因為小時候的一次交通事故導致了她失去了左手。因為身體的殘疾,小美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太和人交流,父母工作繁忙,小美經常獨自在家。時間久了,父母發(fā)現(xiàn)小美現(xiàn)在不太與他們交流了,常常一個人在房里哭。父母了解說,小美覺得自己和人家不一樣,小朋友都不跟自己玩。父母為小美的狀況感到擔心,作為社會工作者,請你根據小美的情況擬定一份個案服務方案。考試大收集整理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法規(guī)與政策》串講提要匯總 中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復習匯總 社會工作師通關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