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工作的特點:幫助他人為目的的活動;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科學的助人方法;是助人的服務活動。(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科學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服務活動。
2、我國對社會工作的理解:普通(工會) 行政(民政) 專業三種社會工作。
采集者退散 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建立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指出社會工作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遵循專業理論規范,堅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會領域、社會管理領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職業活動。
4、社會工作的目標:A服務對象方面:解救危難 緩解困難 促進發展 B社會層面:解決社會問題 促進社會和諧 推動社會進步 促進社會公正。
5、社會工作的功能A;對服務對象的:促進服務對象的正常生活 促進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B對社會:維持社會秩序 促進社會和諧。
6和諧社會:“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來源:考試大 7、1601年《伊利莎白濟貧法》政府有責任救助并直接參與 確立了助人自助觀念并要求乞丐勞動 規定專人從事救濟即救助人員的專門化 為社會工作職業化奠定了基礎。
考試大論壇 8、1898年里士滿《貧民中的友善訪問》開始對社會實踐經驗進行理論化的總結,1917年,《社會診斷》是試圖使社會工作成為一套獨立的知識,《什么是社會診斷》成為方法。20世紀40年代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被接受,60年代社區工作方法被承認,70年代社會行政作為間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9、1925年燕京大學社會學和社會服務系設立可視為發展標志1952年取消79年恢復。我國的社會工作表現出政府積極探索、社會工作教育率先發展、社會行政工作與專業社會工作同時并存,社會專業不斷發展的特點。
10、社會工作的要素: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價值觀念、助人活動、專業方法
11、社會工作者是社會工作活動的主體,是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準則,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從事職業性社會服務的人員。特點:A認同并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準則B是從事社會福利服務的人員C掌握一定的社會工作專業方法D在一定的組織框架內開展職業的助人活動。
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12,社工和志愿者的區別:A職業和業余活動B是否經過訓練C一般性和復雜工作事務D社會約束不同。
13、實際工作者和社工的區別;A是干部不是專業B沒有受過專業訓練C前者自上而下后者服務和互動D互動帶有政治色彩E行政權威和專業權威。
14、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角色:A直接:服務提供者 支持者 倡導者B間接:管理者資源爭取者 政策影響人 研究者
15、社工的知識要求:學科知識(社心管教) 政策知識 技術知識 文化知識。
16、社工的能力:技術能力 文化能力 心理素質 持續學習能力。
來源:考試大 17、社會工作領域:A兒青老復康 社就心家醫 學矯社軍企B擴展:從困難人群到有需要的人群、從關注社會問題到關注社會和諧發展。
18、價值觀是社會工作的靈魂,是社會工作者的精神動力。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核心是利他主義。人道主義是社工價值觀的理論基礎。
19、《周禮》:愛幼 養老 濟貧 救災 醫療和安富。社會福利制度越來越注重權利與義務的并重、平等和差異同存、公平和效率兼顧。
20、社會工作研究的核心是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時間目標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恢復和增強人們的社會功能,幫助人民妥善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積極主動適應社會,因此,作為專業信念的的社會工作價值觀必須建立在當時當地政治、法律、經濟和社會福利制度所體現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及傳統文化對社會環境的影響之上,東西方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不能簡單的或全盤照搬西方的社會工作價值觀。
來源:考試大 21、社會工作價值關的作用:A理論作用 是構成專業社會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確定社會工作專業使命或目標的根據、是專業社會教育的核心內B實踐作用:是社會工作者的實踐動力、通過社會工作專業倫理標準這種形式,社會工作價值觀可以指導社會工作者的實踐、是促使社會工作者個人成長的有效力量、是維系社會期望和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關系的關鍵。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22社會價值觀的內容
1965戈登的社工價值體系:個人應當受到社會的關懷、個人和社會是互相依賴的、每個人對他人都負有社會責任、每個人除了具有人類的共同需要外,每個人也是獨特而異于他人的、民主社會的基本特質在于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充分地實現,同時也意味著個人應當通過社會參與而盡到其社會責任、社會有責任提供途徑以消除自我實現的障礙,以便個人的自我實現得以完成。
1967比斯臺克的社工價值體系:人的潛能、人的責任、人的權利、人的基本需要、社會功能、社會的責任、社會的權利、個人對社會的責任、人的自我抉擇權利。
國際社會工作認同的社工價值觀:服務、社會公正、個人的尊嚴和價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誠信、能力。
考試大論壇 23、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操作原則:接納、尊重、個別化、自決權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24、我國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強調社會和諧、保持家庭和諧與穩定依然是我們社會的主流家庭觀念、注重服務的“人情味”、重視道德建設、體現社會發展的要求。
25、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作用:是社會工作者自我約束和自我鼓勵的道德規范、是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的準則,也是服務對象要求社會工作者協助的依據、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共信的保護和保障的標準,也是與其他專業者共信互信的媒介、是社會公眾評價的標準、是社會工作專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業人員團結合作的基礎。
來源:考試大 26、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特點:服務對象利益優先、專業價值高于個人價值、約束和鼓勵并重、權威性。
27、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內容:對服務對象、對同事、對服務機構、對專業人員、對社會工作專業、對全社會的倫理責任。A對服務對象的包括:對服務對象的義務,自我決定,知情同意,實踐能力,文化能力,利益沖突,隱私和保密等B對同事的包括:尊重,合作,保密,咨詢,服務的轉介等C對工作機構的包括:督導和輔導,教育和培訓,服務對象檔案管理,服務對象的轉介,行政管理的要求D對專業人員的包括:實踐能力,個人道德要求等E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包括:專業的完整性,評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F對全社會的包括:社會福利、公眾參與、公共緊急事件,社會行動等方面的要求。
28、我國社會工作倫理標準的制定原則:現實原則和發展原則相承 文化原則和政治原則互補、本土原則和國際原則
29、社會工作中的倫理難題和處理原則:A問題:保密問題 情理法問題 價值中立還是價值介入 個人利益和社會責任自決原則和知情同意 B處理原則:保護生命原則 完全平等和差別平等原則自主和自由原則 最小傷害原則 改善生活質量原則 隱私和保密原則 真誠原則
考試大論壇 30、社會工作專業守則是社會工作界(專業團體)制定的。它具有:權威性 規范性 目的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點。
31、社會工作專業守則的作用:保障按專業要求開展工作、有利于實現工作目標、有利于維護社會工作的專業形象,提高社會認同、有利于社會工作者的成長。
32、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守則:尊重服務對象的權益、嚴守服務對象的秘密、公平服務大眾(社工對服務對象的態度和行為)重視同事的工作、共同執行守則(處理同事之間關系)、恪守公私分明、信守機構政策(社工與機構的關系)、充實社會工作知識和能力、促進專業發展、約束不當行為(社工對社工專業的責任)、增進公眾福利、維護社會正義(社工對社會的責任)
33、人類需要的特征:對象性 動力性 獨特性 社會性
34、需要層次論---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35、ERG—阿爾德弗爾—1969(生存—關系—成長)理論,把人類需要分為:生存需要、關系需要和成長需要。特點;不強調需要的層次,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對行為起作用,滿足后就去追求高層需要,也可能反之,還認為當滿足后強度不會減弱反而增強。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36、需要的類型:按起源和性質:生物性(進食飲水睡眠覺醒和性)和社會性需要(交往、成就權力等,可分為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
37、人類行為是個體為適應環境與滿足需要所表現出來的活動和反應,它是遺傳、生理、心理、社會過程等內外因素綜合性相互作用的結果。
38、人類行為的類型: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按照人類行為的起源可分為本能行為(遺傳行為)和習得行為。
39、劃分正常行為和異常行為的標準:統計規律、社會規范和價值、行為適應性標準、個體主觀體驗。
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40、根據行為的性質及其結果可分為攻擊性行為、反社會行為、利他主義行為、親社會行為等不同類型。考試大收集整理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者實務章節輔導資料匯總 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復習指導匯總 進入網校聽老師對“中級社會工作師”知識點的詳細講解>>> 更多請訪問:
考試大社工網,
考試大社工論壇,
考試大社工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