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域理論
場域理論的主要內容 | |
主要觀點 | 1、行為環境論 (1)建立在心理場域、物理場域基礎上;經驗世界與物理世界不一樣; (2)觀察者知覺顯示世界的觀念稱作心理場,被知覺的現實稱作物理場。 (3)人類的心理活動是心理場與物理場兩者結合形成的心物場。 (4)心理場含有自我和環境的兩極化,這兩極每一個部分都有各自組織。 (5)環境分為地理環境和行為環境。地理環境是現實環境,行為環境是臆想環境。 (6)心理活動是由自我—行為環境—地理環境等進行動力交互作用的場。 2、生活空間的概念 (1)心理緊張系統與生活空間是勒溫場域理論的核心概念。 (2)把需求分為需求和準需求,前者客觀的生理需求,后者指在心理環境中對心理事件實際影響的需求。 (3)需求引起活動,在需求壓力下,易引起一定緊張的心理系統,需要得到滿足,就會解除。 3、此時此地 (1)任何心理事件必然被現有生活空間的特質所決定,因此心理分析理論所主張的歷史因素是不為場域理論所接受的。 (2)場域理論只承認過去的經驗會對現在事件產生間接影響,而不是直接導致現在的行為。 |
對小組工作的啟示 | 1、幫助社會工作者了解小組內可能出現的各種影響力量和變量; 2、幫助社會工作者理解小組成員之間是:互動的,每名成員都會受到其他成員的影響,小組成員特質與社會情境的互動決定了小組成員行為。 |
二、小組動力學理論
小組動力學理論主要內容 | |
主要觀點 | 1、關于小組特性 (1)小組絕不是各個互不相干的個體的集合,而是有著聯系的個體間的一組關系; (2)小組是由小組成員相互依存的那種內在的關系所決定的。 2、關于小組的內聚和分裂的問題 (1)小組成員間的吸引力,如對其他小組成員的喜愛;(2)領導者的工作作風; (3)小組成員對小組活動的興趣; (4)遵從與交往,小組成員遵從行為表現越高,小組的凝聚力就越高,興趣與態度一致的交往促進小組凝聚力增長。 3、小組行為隨著小組成員的改變而改變 一般而言,只要小組的價值不變化,個體就會更強烈地抵制變化,而且小組標準本身變了,由于個體依附于該小組而導致的那種抵抗力也就消除了。 |
對小組工作的啟示 | 1、小組動力學理論幫助社會工作者了解小組工作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動力的過程; 2、小組動力學理論幫助社會工作者分析影響小組動力的各種因素; 3、小組動力學不僅幫助社會工作者認識小組凝聚力的重要,而且幫助社會工作者了解如何提升小組的凝聚力的方法和途徑 4、小組動力學幫助社會工作者不僅關心小組成員個人的改變,而且關心小組的改變,并通過小組的改變去影響個人。 |
三、小結
1、場域理論
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將物理環境、行為環境和自我三者結合,來了解人的行為。
2、小組動力學理論
小組是一個動力整體,每個部分的變化都會對整體產生影響。其研究內容包括小組的形成、維持、發展,小組內部的人際關系,小組與個體的關系,小組的內在動力,小組間的沖突,領導方式對小組的影響,小組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