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牢記并收藏
小組評估 | |
評估類型 | 1、作為研究方法的小組評估 (1)過程評估;也稱形成性評估,指的是對小組的整個過程進行全程評估。 (2)結果評估;對小組的結果進行評估,通過收集組員對小組內容、工作方法、社會工作者表現等方面的評價。 2、作為工作方法的小組評估 (1)組前計劃評估 評估小組的設計和計劃過程,主要包括收集相關資料。 (2)小組的需求評估 主要由資料收集、資料分析、作出判斷并制訂干預計劃3個步驟形成。 (3)小組過程評估 在小組發展中,收集相關資料,以顯示組員變化和小組的發展過程。 (4)小組的效果評估 小組按計劃完成自己的任務后,社會工作者需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 |
評估流程 | 1、評估方案的制訂 評估方案需要回應的問題:評估的目的是什么、對象是誰、評估者是誰、評估者的假設是什么、評估指標是什么、評估方法是什么。 2、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 (1)過程方面:小組組員關系、組員參與程度、處理小組時間效果以及維持小組氣氛的功能; (2)社會工作者方面:同理的反應、引導的技巧、尊重與接納、積極的關注等行為表現; (3)小組的效能方面:小組是否協助組員成長,內容是否恰當,小組效果如何; (4)小組方案方面:小組方案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各評估要素之間的聯系 評估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諸多要素組成。 4、按照評估流程實施評估 保證這個評估過程有序進行,強調其中的“客觀性”“敏感性”。 5、評估后審核 評估結束后,進行信度和效度審核,依據審核結果再對評估結果進行修正。 6、編寫評估報告 對評估結果完善后,社會工作者編寫評估報告。 |
評估資料收集 | 1、評估資料的來源 (1)與小組計劃有關的資料;(2)小組過程方面的資料;(3)小組發展方面的資料;(4)小組效果和效率的資料。 2、測量工具的選擇 (1)小組記錄;(2)利用標準化量表收集資料; (3)設計問卷和量表測量;(4)行為計量; (5)日志、日記;(6)個人自我報告;(7)分析報告。 3、資料收集 (1)資料收集應考慮的因素 資料來源是多樣的;如何收集資料。 (2)資料收集中常見的問題 組員與社會工作者之間的關系;非干擾性觀察與干擾性觀察。 4、誰來作評估 老師、督導等來進行測量比較客觀。 |
二、小結
小組評估是一種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小組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組員改變的狀況等,貫穿小組工作的全部過程。也是社會工作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考生在復習的時候,需要了解和認識不同的評估類型、一般流程、評估資料收集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