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斷題
1、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洛克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
2、我國第一部《高等教育學》由潘懋元教授主編于1985年出版。
3、高等教育學是研究教育活動和教育規律的科學。
4、新中國建國初期,政府將私立高校全部改為公立高校。
5、歐洲中世紀大學是仿照手工業行會形式組織起來的。
6、鄧小平提出的教育三個面向是指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7、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概念是由美國的馬丁·特羅率先提出的。
8、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提出了“文化繁殖”的理論。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建國初期采用蘇聯的研究生培養模式,計劃性強,但是沒有建立學位授予制度。
10、專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11、盧梭認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社會動物,離開了社會個人是無意義的。
l2、教育目的是一種理想,它與現實之間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
13、研究生教育需要犬量外部資金支撐。
14、學位制度適合于彈性學制的教育,學歷制度適合于固定學制的教育。
15、19世紀的德國大學的科學研究蔚然成風,許多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室紛紛成立,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必要條件。
16、21世紀初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l7、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實行由國家負責安排就業、統一計劃、統一分配的制度。
18、高等教育地區結構是指按學習形式不同而劃分出來的結構。
19、高校教師職務聘任制的改革主要是為了打破教師職務的終身制,、樹立競爭觀念,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20、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定: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研究生或大學本科學歷,有相應的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可以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