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
【解析】此題考查知識點的記憶,古代印度宗教權威至高無上,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羅門教和佛教手中。
2.ABCD
【解析】夸美紐斯對教育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提出了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規律;第二,提出了“泛智”思想,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第三,首次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教學原則;第四,提出了學年制思想,并首次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3.ABCD
【解析】此題考查教育現代化這一界定包含的相互聯系的含義。
4.AB
【解析】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的高爾登和美國的霍爾,基本觀點:人的身心發展是由人的本能決定的,后天的環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4.ABC
【解析】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主要是因為: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6.ABCD
【解析】建立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必須:第一,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第二,加大教育督導力度;第三,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第四,加強各級各類之間的溝通和銜接。
7.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熱點內容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8.ABCDE
【解析】教師熱愛學生就必須做到:全面關心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理解和寬容學生、解放和放飛學生。
9.ABC
【解析】國家和政府對教師專業化的促進與保障的措施有:加強教師教育、制定法律法規、提供經濟保障。
10.ABCD
【解析】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比較突出,其積極的心理特點表現有:第一,智力發展水平較高;第二,進取心較強;第三,求知欲強,興趣廣泛;SS四,思想活躍。
11.ABC
【解析】學生受教育權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權、學習權、公正評價權。
12.DE
【解析】課程按學生選課的自主性,它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13.ABCD
【解析】我國從2001年開始推行教育基礎改革,新課程標準產生變化,主要體現在:第一,課程內容發生了變化;第二,課程功能發生了變化;第三,課程實施發生了變化;第四,課程管理發生了變化。
14 ABCDE
【解析】此題考查對教科書的使用,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因此,教師要正確把握教科書必須:整體把握教科書、重點設計教科書、充分利用教科書、及時引進新知識、適當補充鄉土教材、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好教科書。
15.AB
【解析】新課程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
16.ABC
【解析】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具體方式有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
17.CDE
【解析】討論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討論前要做好充分準備;第二,討論中要對學生啟發引導;第三,討論結束時要做好小結。
18.ABC
【解析】常見的教案有講義式、提綱式、綜合式三種。
19.ABCDE
【解析】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具體要求:(1)目標明確;(2)內容正確;(3)方法得當;(4)組織有效;(5)體驗積極。
20.ABC
【解析】疏導原則就是循循善誘原則,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第一,講明道理,疏導思想;第二,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第三,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21.ABCDE
【解析】實現德育的方法有:說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鍛煉法、榜樣示范法、評比競賽法、獎勵與懲罰法等。
22.ABCDE
【解析】實際鍛煉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常規訓練;二是實踐鍛煉。其中常規訓練的主要形式有:學生守則訓練、課堂常規訓練、衛生常規訓練、禮貌常規訓練等。
23.ABC
【解析】處罰主要有三種形式:否定、批評、處罰。
24.ABCDE
【解析】此題考查我國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即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25.A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古代關于課外活動的有關記載,熟記課本即可。
26.D
【解析】此題是課外活動的特點之一。主要考查的是課外活動的自主性的特點。
27.ABCDE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班主任培養積極分子的基本要求。
28.ABCD
【解析】此題考查班集體的特征。班集體的特征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嚴格的規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29.ABC
【解析】此題考查班級管理的基本環節,注意和班會的組織區分開。班級管理的三個環節是制定計劃、組織實施、總結評價。
30.BCD
【解析】考查新興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要注意與傳統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區別。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