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1.人的動作主要是由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支配,而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正是人的心理活動所在。因此,兒童動作的發展和兒童心理發展有密切關系。特別是意志行動,其發展與兒童動作發展的關系更為明顯。因為,意志行動是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行動,而行動就是一系列的動作。沒有基本動作的發展,不可能產生意志行動,而沒有意志成分的參與,或所謂有意性的調動,動作也不可能發展和完善。
2.有意運動是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主動去支配自己的肌肉運動,如伸手去拿杯子、用腳去踢球等,它是意識到的運動。有意運動是條件性的動作反應。有意運動有兩個特點:①有意運動是后天學會的;②有意運動是自覺意識到的主動的運動。3.兒童動作發展有自身的客觀規律。每個孩子動作的發展順序遵循客觀規律,每種基本動作發展的時間大體相同;對年幼特別是2歲前兒童的動作訓練,對動作發生時間早晚的影響是有限的。兒童動作發展規律有:①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②首尾規律;③近遠規律;④大小規律;⑤無有規律。
4.意志行動的發展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
(1)意志行動與幼兒認識過程有意性的發展。意志行動與認識過程不可分:①意志是在認識過程的基礎上形成的,意志過程以認識過程為前提;②認識過程有意性也是意志過程的成分,兒童意志的發生發展意味著認識過程的有意性的發生和加強,也就是認識過程發展水平的提高。
(2)意志行動與幼兒情緒的發展。①在意志行動中,為達到預定目的,無論是遇到外部障礙還是克服內部障礙,不管目的能否達到,都會引起積極爭取或拒絕的態度,即產生情緒;②情緒是人的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對意志行動的作用可以是鼓舞,也可以是阻撓;③幼兒高級情感的發展,特別是理智感的發展,正是意志對情感調節作用的表現。
(3)意志行動的發展與幼兒心理活動系統的形成。意志是成體系的活動。其產生和進行的過程,包含著復雜的、成體系的心理結構。意志體系的形成取決于行動動機的組織程度,動機的體系決定人的行動的目的和方向。動機體系是變化發展的,不同年齡、不同場合,動機的關系可以發生變化,不同動機的主次地位可以發生轉換,但意志活動總是與動機體系相聯系,主要地位的動機決定意志行動的目的和方向。
5.堅持性是指在較長時間內連續地自覺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動。在堅持性中,可以看到行動目的和動機的發展水平及其作用,又可以看到兒童克服困難的能力和狀況。
(1)幼兒的堅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研究證明,1歲半至2歲的兒童,已經出現堅持性的萌芽。幼兒的堅持性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2)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年齡。3歲幼兒堅持性的發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條件下能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動,但是行動過程不完全受行動目的所制約,堅持的時間極短。在實現目的過程中,困難、枯燥會使他們失去堅持完成任務的愿望和行動。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根本不能接受堅持性任務。
堅持性發生明顯質變的年齡在4~5歲,實驗表明: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展變化最迅速的年齡,也是受外界影響波動最大的年齡。正是在這個年齡,外界條件對幼兒堅持性的影響最大。因此可以說,4~5歲是幼兒堅持性的發展的關鍵年齡,應抓緊對這個年齡幼兒堅持性的培養。
6.幼兒意志行動動機的發展表現為自覺的行動目的開始形成、動機和目的的關系出現間接化。
(1)自覺的行動目的開始形成。幼兒期是自覺行動目的開始形成的時期,其發展經過是:①缺乏明確目的;②外來目的起重要作用;③自覺的行動目的逐漸形成;④有了比較明確的行動目的。
從意志行動開始發展的時候,就要使幼兒把意志能力和良好意志品質結合起來,防止任性等不良意志品質產生。
(2)動機和目的的關系出現間接化。根據動機與目的關系之不同,可把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幼兒行動的動機往往是直接動機,動機與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學習和勞動活動的出現,產生了間接動機。幼兒行動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所發生的變化,是從直接動機為主向間接動機為主的方向發展。當兒童正式入學以后,學習成為他們的主要活動。在嚴肅的學習過程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是間接的,學習是目的,是行動的預期結果。但是,學生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的動機是成為建設祖國的人才。在人的勞動實踐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都是間接的。幼兒期是動機和目的關系開始出現間接化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