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20世紀40年代,__________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兒童的個性和社會適應性以及生理衛生問題也進入了教育心理學領域。
2.小學班主任的職責是__________。。
3.智力超常兒童是指智商超過__________的兒童,智商低于__________的兒童被稱為弱智兒童。
4.關于遺忘產生原因的解釋有許多學說,比如,__________、干擾說、同化說和動機說等。
5.班杜拉認為,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的成敗經驗,同時,__________也直接影響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6.從遷移的角度看,合理編排教材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__________、一體化、__________。
7.運用聯想的方法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策略是__________。
8.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盾,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種。
9.各種__________都可以看作創造性問題解決的典型例證。
10。交互式教學主要是幫助__________的學生閱讀領會。
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l分,共10分)
1.建構主義認為教學就是知識的傳遞。 ( )
2.苛勒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地接受學習。 ( )
3.理性概括是一種高級的概括形式,是知覺水平的概括。 ( )
4.畫線是閱讀時常用的一種精細加工策略。 ( )
5.操作者自身的感覺系統提供的感覺反饋是外部反饋。 ( )
6.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不同的觀念,表明其思維具有變通性。 ( )
7.教師自己的觀點對學生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 )
8.創造性是少數人的天賦,一般人不可能有。 ( )
9.皮亞杰關于兒童道德發展階段認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兒童達到道德的自律。( )
10.采用掌握學習進行教學,學生的成績沒有差異。 ( )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實驗法
2.具體遷移
3.變式
4.問題解決
5.組織策略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