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和維持的功能。
2.根據性格的特征差異,可將性格分為__________型、情緒型和__________型。
3. 的學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學習結果遠未達到教學目標的學生。
4.研究表明,新的學習需要的形成可以通過兩條途徑,即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5.“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了教授學習策略能提高遷移的__________。
6.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叫__________。
7.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動的__________,這一階段就是使主體掌握__________的階段。
8.指導教學模式由__________、講演、__________、反饋和__________等環節構成。
9.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__________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__________提高在職教師。
10.從__________人手來培養創造性是促進創造性產生的一條有效途徑。
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10分)
1.學習期待就其作用來說就是學習的誘因。 ( )
2.按知識本身的復雜程度來劃分學習的類型,由低到高依次是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 )
3.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沒有影響。 ( )
4.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端。 ( )
5.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的觀念越多,表示其思維的流暢性越高。 ( )
6.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沿著許多不同的方向擴展,使觀念發散到各個有關方面,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的認知方式稱為發散型認知方式。 ( )
7.教育過程中應獎勵一些具體的道德行為,而不是獎勵一些概括性的行為。 ( )
8.品德受道德觀念控制,所以有時不是自己的自覺行為。 ( )
9.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是信度。 ( )
10.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更多地考慮的是學生的個別差異。 ( )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消退
2.定勢
3.人際關系
4.正式評價
5.算法式
最新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