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2歲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2.B
【解析】為教師的期待而學習的動機是低級的動機。
3.A
【解析】桑代克等人認為當兩種情景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時,才能產生遷移,由此提出了遷移的相同要素說。
4.C
【解析】奧蘇伯爾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5.C
【解析】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
6.D
【解析】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
策略。
7.B
【解析】形成道德品質的關鍵在于培養道德信念。
8.C
【解析】符號學習不僅包括詞匯學習,也包括非語言符號的學習。
9.D
【解析】技能要解決的是動作能否做出來、會不會做、熟不熟練,因此,技能學習要以程序性知識為前提。
10.A
【解析】多樣化的復習形式是復述策略的一種重要方式。
二、多項選擇題
1.ABCE
【解析】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師的領導風格、班級規模、班級性質、對教師的期望等。2.ACE
【解析】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表現在客觀性、計劃性和可比性上。
3.ABCDE
【解析】這五個方面都是二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差異。
4.BD
【解析】略。
5.ABCE
【解析】D不是一種行為。
6.ABCD
【解析】現有的研究表明,教師期望通過四種途徑影響課堂氣氛:接受;反饋;輸入;輸出。7.ABCD
【解析】根據課堂紀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將課堂紀律分成以上四種類型。
8.BD
【解析】正式評價指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接受相同的評估,且采用的評價工具比較客觀。9.ABC
【解析】與教學目標相一致,教學評價也包括認知、情感和技能。
10.BCD
【解析】略。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