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起著決定作用,反過來,教育對政治經濟也產生積極的作用。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通過培養人才實現對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經濟的主要途徑。自古以來,任何一種政治經濟制度,要想得到維持、鞏固和發展,都需要不斷有新的接班人,而這些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的。進入現代社會,社會生活日益復雜,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勢必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類人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科學文化水平,這就必然依靠專門化的學校教育,國家各級政治集團的核心人物的學歷層次和多方面的素養都將隨之而提高,它意味著教育的影響力亦相對增強。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學校自古以來就是宣傳、灌輸、傳播一定階級的思想體系、道德規范、政策路線的有效陣地。學校又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言論、教材、文章以及他們的行為,是宣傳某種思想,藉以影響群眾,服務于一定政治經濟的現實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政體,但又間接取決于這個國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業發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們的知識越豐富,就越能增強人民的權利意識,認識民主的價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動政治的改革和進步,很難想象在一個文盲充斥、迷信蔓延的國家里,會有清明民主的政治和較高的辦事效率。
2.學校教育是由承擔教育責任的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共同參與和進行的,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極大的人為性,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的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學校教育對個體的發展具有以下作用:
(1)學校教育對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社會對個體的要求或期望有體質、思想道德、知識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規范,學校根據這些要求,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專門人才培養的要求而作相應的調整,并有意識的以教育目的和目標的形式去規范學校的其他工作,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促使學生達到規范的目標。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學校教育目標明確、時間相對集中、有專人指導并進行專門組織的教育活動,此外學校教育使個體處在一定的學習群體中,個體之間發展水平有差異,這也有助于個體的發展。如果學校教育能正確判斷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種加速作用將要明顯,更富有成效。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學校教育的內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即使專門學校的教育內容,也屬該領域普遍和基礎的部分,因而對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具有長遠的價值。此外,學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這對人的發展來說,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在開發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學校教育內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學生集體中學生表現出的差異性,有助于個體特殊才能的表:現與發現。在個性發展方面,學校教師和領導有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素養,這有助:于他們發現學生的個性,并尊重和注意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同時,學生在群體中的生活:也有助于每人從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閃光點,豐富自己的個性。
3.普通中學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學生感受的能力,即對自然、社會中存在的:現實美,對藝術作品的藝術美的感受能力。(2)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學的基礎:
知識,具有分辨美與丑、文與野、優與劣的能力,具有區分美的程度和種類的能力,并使人格:
與性格得到陶冶。(3)形成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獨特的美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的能力。創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藝術美的創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創造。形成學生創一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層次的任務。
4.教科書不同于一般書籍,通常按學年或學期分開,劃分單元或章節。它主要由目錄、:課文、習題、實驗、圖表、注釋、附錄等部分構成,課文是教科書的主體部分。教科書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師講授的內容;同時,也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和做作業。教科書是學生進一步擴大知識領域的基礎。所以要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書,發揮教科書最大的作用。
(2)教科書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它為教師的備課、上課、布置作業、學生學習成績的檢查評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練地掌握教科書的內容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
(3)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基本途徑和最佳方式。確定本學科的主要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實驗活動或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對各教學階段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作出統籌安排。
五、論述題
家長對老師說的這段話,雖然表明了家長對于老師和學校教育的信任,但卻是不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總體而言,它違背了以下現代教育思想:
(1)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為教育好下一代,僅靠學校教育是不行的,還應當搞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并且使這三個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力量,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得以貫徹,培養目標得以實現①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學校教育制度是整個教育制度的主體。在協調家庭、社會和學校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學校應起主導作用。學校有條件、有責任主動聯系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協調配合,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②家庭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這是因為:
第一,家庭教育仍然是我國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形式,絕大多數兒童,從出生到六歲左右,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在家庭中度過,在生活上心理上對家庭存在著極大的依賴性。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教育隨時都在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兒童進入學校以后,接受學校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學校教育對于他們的成長起著主導作用。但是他們的成長,仍然離不開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仍然是對他們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同時,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孩子進入學校以后,家庭教育仍是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和不能代替的力量。因此,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發揮學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③家庭、社會和學校相互支持、目標一致。家庭、社會學校構成青少年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它們以不同的空間和實踐形式構成孩子們的整個生活,三者不僅要在時間和空間上互相銜接,而且要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因而,應增強社會各方面人士的責任感,積極提高家長素養,使家庭、社會、學校的教育力量協調統一,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材料中家長對老師這樣說:“我把孩子交給你了,請你嚴加管教,孩子不聽話,要打要罵隨你的便。”這說明該家長僅僅看到了學校教育的作用,認為把孩子交給老師和學校就能完成對孩子的教育,這是片面的。
(2)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①學校教育要貫徹這一原則,這是因為:
第一,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各具思想感情,學生是一個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又意味著他具有自身獨立的人格,他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嚴,這一切都應當得到正當的滿足尊重,學生不同于其他的物品可以聽任擺布,屈從于人。
第二,少年兒童是權利的主體。學生的社會地位屬學生權利問題。由于學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兒童,是未進入正式成人社會的“邊際人”,因此,他們的獨立人格和獨立地位常常被忽視,他們經常處于從屬和依附的地位。
第三,敬業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第一要素。熱愛教育事業,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熱愛教育事業在教育過程中具體體現在熱愛學生上。教育是愛的共鳴,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師只有以自己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才能使學生樂意接近教師,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會耳聰目明,思路敏捷,能發現最不起眼的學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狀態的種種因素,而機智地肯定之、鼓勵之,或預防之、消除之;能在別人看來毫不起眼的材料中汲取教育的營養,把握教育學生的良機。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和身體的全面關心上,嚴格要求學生,尊重、信任學生。
②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愛護、尊重與信賴學生是一個優秀教師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獲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
第二,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教育者在貫徹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正確合理和恰當。
第三,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堅定不移地貫徹到底,督促學生切實做到。不能姑息遷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漸,從小培養好。
材料中的家長對青少年兒童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和合法權利尚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把學生作為具有個性和主體意識的個人看待,把他們看做管理的對象,尊重學生權利的意識淡漠。要切實保障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應注意如下問題:從觀念的層面上講,要正確認識學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樹立現代的學生觀;從制度層面上說,要懂得法律規定的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尊重學生的權利,確定恰當的學生管理制度,科學地教育和管理學生。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