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使遺傳提供的發展的可能性轉變為現實。
A.環境
B.教育
C.社會
D.實踐
12、教師向學生展示實物等直觀教具,或做示范性實驗,使學生獲得關于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這種教學方法是( )。
A.參觀法
B.實驗法
C.演示法
D.練習法
13、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這一條文出自()。
A.《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4、我國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 )。
A.社會本位價值取向
B.個人本位價值取向
C.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D.政治本位價值取向
15、 “小型分散,便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和鍛煉機會”,這種課外活動的形式是( )。
A.科技活動
B.學科活動
C.個人活動
D.小組活動
16、教育教學要求的“一刀切”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7、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格賽爾
C.華生
D.霍爾
18、 “藏息相輔”即主張( )。
A.教與學相結合
B.學與思相結合
C.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D.教學與勞動相結合
19、德育體諒模式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認識
D.道德行為
20、保加利亞醫學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立了一種利用聯想、暗示、情境、音樂等方式強化教學效果的方法,被稱為( )。
A.信號圖式法
B.探究一發現法
C.暗示教學法
D.五段教學法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