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德育目標是總體規格要求,具體的德育內容是德育目標的細化。
2.B【解析】《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
3.D【解析】見大綱對西方文藝復興后教育的介紹。
4.B【解析】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時代推動教育邁向網絡時代。
5.A【解析】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主要包括身體和精神。
6.C【解析】這是朱熹的話,包含有學習的范圍和進程的意思。
7.B【解析】教學活動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其他各項的基本途徑。
8.C【解析】教師備課、上課,必須熟練地掌握教科書的全部內容。
9.C【解析】沒有社會活動和交往就沒有社會道德,也就沒有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10.B【解析】人類社會進人20世紀以后,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要求勞動者必須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義務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1.B【解析】在階級社會,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12.B【解析】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所表現出來的善是教育的結果,所以是外鑠論的代表。
13.C 【解析】在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各種特征都處于變化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14.D【解析】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15.C 【解析】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16.A【解析】備課是教師上課前的準備,教學是從備課開始的。
17.C【解析】德育目標不僅決定德育內容、形式和方法,還制約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18.D 【解析】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引起產業結構、技術結構、消費結構和分配結構的變革,與此相適應,教育結構也將隨之發生新變化。
19.B【解析】體的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教育必須遵循這個規律。
20.D【解析】創新精神和能力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分水嶺”。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解析】高等學校是近代才出現的~種學校教育類型,所以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是前四者。
2.ACE【解析】華生與洛克是“外鑠論”的代表。
3.ABCD【解析】自然性不是教育目的的特性。
4.ABCE【解析】不聘與題干不符。
5.ABE【解析臌能型課程和知識型課程是按課程功能劃分的。
6.ABE【解析】CD兩項是貫徹啟發性原則的要求。
7.ABCDE【解析】這五種教學方法都是以使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為依據劃分的。
8.ABCDE【解析】此五點均為德育的特性。
9.BCD【解析】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有民主的、權威的、放任的三種。
10.ABDE【解析】科技發展不屬于人力資本投資的范圍。
三、填空題
1.雙軌,職業,普通化;2.科學技術;3.互補性;4.導向,激勵;5.人身權;6.差異性; 7.感覺活動,個人認識論;8.歷史性,階級性,民族性;9.小組目標,個人目標;10.德魯克,自我管理。
同類試題推薦:【5套】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深度押題試卷及答案
測試下,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