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案例分析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61、某日,某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學校的音樂教室里上音樂課,音樂老師丁某彈鋼琴時,坐在下面的王同學一直在說話。丁老師開始“警告”王同學:“在課堂上不要講話了,如果再講話,就用膠帶紙把嘴巴封起來”。但9歲的王同學沒有聽老師的話,又開始自言自語。這回,丁老師火了,立刻站起來,走到王同學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膠帶紙貼在了他的嘴上。在場所有的學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學卻淚流滿面,痛哭不已。丁老師沒有理會,繼續(xù)上課。就這樣,王同學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樂課,在同學們的笑聲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請用教育法律知識分析:
(1)當事人侵犯了學生的哪些權利?違反了哪些法律?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本案例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62、薛躍娥是一名小學老師,扎根山區(qū)小學25年。從教的最初3年她在破爛不堪的教室里一個人教6個年級。有不少教師說,現(xiàn)在的學生不是以前的學生了,難教,難管了。但薛躍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真心喜歡每一名學生,不擺出老師的架子,蹲下身來,做學生的好朋友。薛躍娥從來不將學習差的學生稱作“差生”,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一個詞“潛能生”。她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在我的眼里沒有差生。對待學生,最重要的是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多表揚、多鼓勵,讓學生懂得自尊、自重,產生自我上進的動力,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她用充滿教育智慧和教育藝術的“知性”,照亮了一代代鄉(xiāng)村孩子的童年,讓他們也獲得了可能連城市孩子都得不到的良好啟蒙。
請運用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相關知識分析薛老師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