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班級管理常用的模式有(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E.質量管理
32、在教學史上先后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 )。
A.個別教學
B.班級授課制
C.分組教學
D.復式教學
E.道爾頓制
33、教育目的制約的對象有( )。
A.教育政策的制定
B.教育制度的建立
C.教育內容的確定
D.教育方法的選擇
E.教育效果的評價
34、 “外鑠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弗洛伊德
B.華生
C.孟子
D.荀子
E.洛克
35、學校文化最終要表達( )等內容。
A.對人性的理解
B.對集體的看法
C.對學習、工作的態度
D.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與追求
36、關于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理論有( )。
A.內發論
B.外鑠論
C.成熟機制
D.教育
E.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37、下列關于《學記》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確的是( )。
A.揭示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B.提出了教學相長的觀點
C.主張啟發式教學
D.要求教學要循序漸進
E.提倡“有教無類”
38、新型師生關系的要求( )。
A.以教師為中心
B.以學生為中心
C.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
D.在道德上,師生關系是相互促進的
E.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系
39、課程評價的內涵是( )。
A.課程評價對象是多元的
B.課程評價是一個報考的過程
C.課程評價必須對實現教育目的做出貢獻
D.課程評價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
E.課程評價的直接意義是對被評價的課程提出質疑并為改進課程指明方向
40、教師良好的教育能力體現在( )。
A.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B.知識廣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個性
E.改善實踐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