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P11)2.C(P16)3.D(P35)
4.B(P60-61)5.B(P108-109)6.B(P155)
7.B(P164)8.C(P251)9.D(P134)
10.B(P200)11.D(P193)12.B(P250)
13.C(P310)14.D(P320)15.D(P395)
1.[解析]教育的勞動起源說也稱教育的社會起源說,是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因此,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教育起源于勞動。
3.[解析]學校是青少年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它作為青少年教育的專門機構,負有促進青少年社會化的職責,因此,教師的言行、學校課程的設置、教育活動的開展都必須以促進青少年社會化為重要依據。
4.[解析]教育目的的基本分類如下:從其作用的特點看,有價值性和功用性之分;從其要求的特點看,有終極性和發展性之分;從被實際所重視的程度看,有正式決策和非正式決策之分;從其體現的范圍看,有內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
5.[解析]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亦稱“壬寅學制”,這是我國正式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這個學制未及實施,到l904年又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亦稱“癸卯學制”,這是我國正式實施的第一個現代學制。
7.[解析]學科課程又稱“分科課程”,它以有組織的學科內容作為課程組織的基礎。學科課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的“六藝”、古希臘的“七藝”和“武士七藝”(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都可以說是最早的學科課程。
9.[解析]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的基本行為規范,是教師自己對職業行為的自覺要求。它是以敬業精神為基礎、以協調師生關系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規范。自古以來,教師的道德形象被視為教師的最基本形象。
10.[解析]行為主義教學理論把“刺激一反應”作為行為的基本單位,學習即“刺激一反應”之間聯結的加強,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安排強化。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自我教學單元、個別學習法和視聽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和方式。
13.[解析]根據學生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不同作用,可將學生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根據評價的價值標準不同,學生評價方法一般可以分為相對評價法、絕對評價法和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14.[解析]效度是指測驗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的程度,即通過測驗能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
二、多項選擇題
16.ABCDE(P68-69)17.ABCDE(P161)
18.ABCDE(P219)19.ABCDE(P208-209)
20.ACDE(P314-315)
16.[解析]教育目的選擇和確立的依據有社會依據和人的依據。社會依據包括:(1)要根據社會關系現實和發展的需要;(2)要根據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人的依據包括:(1)從人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看,它是確定各級各類教育目的(或目標)不可忽視的重要依據;(2)從人的需要來說,人的發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選擇、確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17.[解析]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課程目標的特征包括:整體性、階段性、持續性、層次性、遞進性、時間性。
18.[解析]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教學策略的特征有:指向性、操作性、整體綜合性、調控性、靈活性、層次性。
三、名詞解釋題
21.(P87)智育:是指向學生傳授系統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動。
22.(P161)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后,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
23.(P241)學生心理障礙:是指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其他社會生活的矛盾禮突下,不能很好地適應差異,產生了心理異常和心理疾病,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生活的現象。
24.(P252)傳統型失范行為:指行為失范者沒有主觀上的失范構想,僅僅是因遵循傳統習俗而違背教育規范所造成的失范行為。
25.(P335)操行評定評價法:是評價者根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通過平時對被評價者的觀察和了解,用書面語言描述的形式對被評價者品德發展的狀況做出評價的方法。
歷年真題: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考試資料:四川教師資格內部絕密考點 試題火拼30天 終極考題預測
最后“省考”一次過:2015年教師資格VIP班,濃縮高頻考點,帶你短時秒殺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