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11)2.C(P18)3.D(P34)
4.B(P72)5.A(P130)6.B(P145)
7.C(P164)8.B(P198-199)9.D(P202)
10.A(P213)11.C(P250)12.A(P281)
13.A(P318)14.D(P358)15.A(P393)
2.[解析]赫爾巴特在世界教育學史上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是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
3.[解析]促進人的發展是現代教育所預期的正向功能,即屜性正向功能。這一功能是教育本質和教育目的的體現,因此也被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成為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統中處于基礎性地位。
5.[解析]教師的自我教育是專業化的自我建構,它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教師的自我教育是專業理想確立、專業情感積淀、專業技能提高、專業風格形成的關鍵。
6.[解析]從哲學認識論角度看,師生之間存在主體與客體關系、主體間關系;從教育學角度看,師生之間是教育和被教育關系;從心理學角度看,師生之間存在認知、情感、個性相互作用關系;從文化學角度看,師生之間存在文化交流、共享和創新關系;從社會學角度看,師生之間存在角色關系、互動關系;從管理學角度看,師生之間存在管理與自我管理關系
8.[解析]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的基本主張為:
(1)知識—道德本位的目的觀;
(2)知識授受的教學過程;
(3)科目本位的教學內容;
(4)語言呈示為主的教學方法。而預期行為結果的教學目標
屬于行為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主張,故選B。
9.[解析]布魯納在認知結構教學理論中提出了4條教學原則,即動機一結構一序列一強化原則。強化原則即要讓學生適時地知道自己學習的結果。
10.[解析]從教學設計的角度考慮,一般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三類,其中,陳述性知識主要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識。
11.[解析]“控制缺乏說”是由雷克里斯提出的。他認為,群體的成員資格和社會生活環境決定個人的行為,但他特別強調社會環境的社會控制對個人的效用,并認為越軌和犯罪是由于社會內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壞引起的。
12.[解析]班級組織的形成一般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個人屬性之間的矛盾階段;(2)團體要求與個人屬性之間的矛盾階段;(3)團體要求架構內的矛盾。
13.[解折]根據測驗目的不同,可以把測驗分為準備性測驗和結果性測驗;根據測驗編制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測驗分為標準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根據測驗試題的應答方式不同,可以把測驗分為客觀性試題測驗和主觀性試題測驗。
歷年真題: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試題推薦:2014四川《教育學A/B》命題預測卷匯總 6套《教育學B》專家命題卷
233網校“省考”一次過:2014教師資格VIP班,濃縮高頻考點,帶你短時秒殺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