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關于情緒的類別,長期以來說法不一。我國古代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七情說,美國心理學家普拉切克(Plutchik)提出了八種基本情緒:悲痛、恐懼、驚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還有的心理學家提出了九種類別。雖然類別很多,但一般認為有四種基本情緒,即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
2.B[解析]催眠者運用暗示性的語言,對受暗示性較高的個體進行誘導,使之進入催眠狀態(tài)的過程就稱為催眠誘導。催眠誘導是一個系統(tǒng)程序,它會引起人們被動的放松,反應性降低,注意范圍變得狹窄和幻覺增強。
3.C[解析]略
4.C [解析]行為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是華生,他最早提出環(huán)境決定論,認為個體的心理發(fā)展是環(huán)境影響或塑造的結果,有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就有什么樣的心理和行為。
5.A[解析]感受器在刺激的連續(xù)作用下,感受性隨著時間的延續(xù)而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感覺適應。在視覺、膚覺和嗅覺中最為明顯。
6.B[解析]短時記憶也稱工作記憶,是信息加工系統(tǒng)的核心。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一般只保持20~30秒,短時記憶中儲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
7.B [解析]前攝干擾是指先前學習的資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干擾是指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
8.B[解析]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最高層次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9.D[解析]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問題的知識屬于程序性知識。
10.A[解析]場依存型認知風格是指對事物的知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jù)。
11.B[解析]IQ的計算公式為: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
12.A[解析]只有在可控制的意識狀態(tài)里,人才能有意識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13.C[解析]知識學習包括三個階段:知識獲得、知識保持、知識提取。
14.D[解析]“溫故而知新”是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促進作用,屬于順向正遷移。
15.B[解析]模象直觀指通過對事物的模擬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和教學電影電視等均屬模擬性形象。
二、名詞解釋
1.意識:是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tài)和環(huán)境中外在的人、事、物的變化的知覺。
2.演繹推理:是指從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體結論的思維活動。
3.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產(chǎn)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chǎn)品的能力或特性。
4.教師焦慮:指教師對當前或預計到的對自尊心有潛在威脅的情境所作出的一種擔憂的反應傾向。
歷年試題:
在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