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七)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
1.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于(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的。
A.1798
B.1879
C.1789
D.1897
2.( )是以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特征進行間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方法。
A.實驗法
B.測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3.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隨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后注意
D.無意注意
4.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大小的關系是( )。
A.正比關系
B.反比關系
C.對數關系
D.常數值
5.由暗處到亮處,特別是在強光下,最初一瞬間會感到光線刺眼發眩,幾乎看不清外界物體,幾秒鐘之后逐漸看清物體。這種對光的感受性下降的變化現象稱為( )。
A.暗適應
B.明適應
C.不適應
D.知覺適應
6.從信息加工的角度,記憶分為編碼、( )、提取。
A.識記
B.回憶
C.儲存
D.再認
7.短時記憶的容量為( )個組塊。
A.7±2
B.5±2
C.8±2
D.9±2
8.早上起來,推開窗子發現地面全都濕了,由此推斷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這是思維的( )。
A.概括性
B.間接性
C.合理性
D.整體性
9.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問題提供的各種信息中尋找最佳答案的思維方式是( )。
A.直覺思維
B.聚合思維
C.抽象思維
D.發散思維
10.從目標狀態出發,按照子目標組成的邏輯順序逐級向初始狀態遞歸。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或方法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嘗試錯誤法
11.( )認為教育是對人的一切天賦力量的和諧發展的一種促進。
A.英國教育家洛克
B.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
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
D.美國教育家杜威
12.把教育看作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的現代思想家是( )。
A.德國的根舍因
B.德國的雅斯貝爾斯
C.美國的布魯納
D.前蘇聯的贊可夫
13.學生由于喜歡某個教師而喜歡上該教師所教的課程。這是( )。
A.近因效應
B.首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定型效應
14.教師通過記錄課外活動中學生的攻擊行為來研究攻擊和性別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是( )。
A.個案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15.初中生在解決問題時已出現抽象思維,這種現象在皮亞杰的思維發展階段理論中屬于( )。
A.感知運算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歷年試題:
在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