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是( )。
A.班杜拉
B.奧蘇伯爾
C.布魯納
D.苛勒
2、在應用知識的具體情境中進行知識的教學的教學策略是( )。
A.合作學習
B.情境教學
C.發現學習
D.程序教學
3、皮亞杰認為在10歲以后,兒童的道德行為處于( )。
A.他律階段
B.無道德規則階段
C.自律階段
D.獨立階段
4、根據認知學習理論,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實質是內在的( )。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動
C.信息輸入
D.心理變化
5、如果學生已經有了“哺乳動物”的概念,再來學習“鯨”這種動物,進行的是( )。
A.上位學習
B.總括學習
C.下位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6、群體對每個成員的吸引力,就是( )。
A.群體凝聚力
B.課堂氣氛
C.群體規范
D.學校人際關系
7、( )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
A.能力
B.道德
C.態度
D.情緒
8、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
A.苛勒
B.奧蘇伯爾
C.賈德
D.桑代克
9、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
A.能力
B.氣質
C.性格
D.認知方式
10、避免失敗者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如果成功的幾率大約是50%,他們會( )。
A.選擇這項任務
B.回避這項任務
C.看實際情況選擇
D.找人幫忙解決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