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用心理模擬法來建立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需經過兩個步驟,一是創擬確立模型,二是檢驗修正模型,其中第二步是關鍵。( )
2.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內部言語而實現的,因此言語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3.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論屬于聯接學習理論。( )
4.能力是相對穩定的,也是完全不可控的。( )
5.表揚和獎勵對學習具有推動作用,因此應多用。( )
6.在青年期,認知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成為學習的主要動機,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滿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從中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 )
7.學習定勢就是學習心向。( )
8.教師的態度,課堂心理氣氛和環境因素是影響知識學習的外部因素。( )
9.隨著學習的進行,人的精神狀態和注意力不會發生變化。( )
10.問題的解決有兩種類型,一是常規性問題解決,二是創造性問題解決。( )
11.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的決定因素。( )
12.道德具有社會共同性,因此不具有階級性。( )
13.健康就是指身體健康,沒有疾病。( )
14.抑郁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 )
15.個人可能為了避免他人的非議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岡而發生從眾現象。( )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某初一班級是全校聞名的“亂班”,其原因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厭學現象嚴重,有的學生人到學校,心思在校外,上課思想不集中,不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也有的學生根本就不愿上學,個別學生甚至經常逃學在外。
請分析:
1.你認為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
A.學習動機不正確
B.學校規章制度嚴格
C.家庭壓力大
D.學習成績不佳
2.作為教師,你認為應該怎樣做?( )
A.樹立奮發向上的榜樣
B.創造和諧、優美的氛圍
C.寓教于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D.積極做好家長工作,及時與家長溝通
3.你認為該班級學生心理發展處于下列哪個階段?( )
A.幼兒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7分)
小王任教于某市重點中學,他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人交往。他一直認為作為教師把課講好就可以了,因此平時很少與人交往,經常獨來獨往,我行我素,難于和同事搞好關系。
你認為小王老師應該如何改進?( )
A.教師之間要團結合作
B.要以積極的心態融人集體當中
C.多與學生交流
D.更多的進行人際關系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