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解析】l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因此,答案選D。
2.E
【解析】l924年,廖世承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因此,答案選E。
3.C
【解析】按照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觀點,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所以才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因此,答案選C。
4.A
【解析】根據埃里克森關于人格發展階段部分的論述,l8個月~4歲是成為自主者的階段。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對羞怯與懷疑,人格發展的任務就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與懷疑。因此,答案選A。
5.B
【解析】上位學習,又稱為總括關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于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因此,答案選B。
6.D
【解析】根據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物理學中的“功=力X距離”這一規則,涉及功與力和距離之間的關系。因此,答案選D。
7.B
【解析】觀察學習劃分為三種類型:(1)直接的觀察學習,即對示范行為的簡單模仿;(2)抽象性的觀察學習,即從他人的行為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則或原理;(3)創造性觀察學習,即從不同的示范行為中抽取出不同的行為特點,組合成新的行為方式。
因此,答案選B。
8.ABCD
【解析掌握學科結構的教學原則有四個: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因此,答案選ABCD。
9.A
【解析】’并列結合學習,是指新學習的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知識之間既不能產生從屬關系,又不能產生總括關系,只能產生一些并列的或聯合的意義。如學生學習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需求與價格等概念之間的關系時就會產生并列結合學習。因此,答案選A。
10.C
【解析】模象直觀,是在感知實際事物的模擬形象的基礎上進行的,其結果使學生形成關于現實的模象知覺以及模象的表象。因此,答案選c。
11.D
【解析】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可以將操作技能分為徒手型操作技能與器械型操作技能。凡是靠操作自身的機體來實現的操作技能都屬于徒手型操作技能,如自由體操、跑步等活動就屬于這類技能。靠操作一定的器械來實現的技能叫器械型操作技能,如打字、單杠、雙杠等活動都屬于這類技能。因此,答案選D。
12.ACE
【解析】我國教育心理學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因此,答案選ACE。
13.D
【解析】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它具有清晰的意識性和明確的自覺性,具有較大的概括性和較強的理論性,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例如,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情感就屬于倫理的道德情感。因此,答案選D。
14.D
【解析】態度是通過后天學習形成的,不是天生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度都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變的。因此,答案選D。
15.ABCDE
【解析】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態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等。因此,答案選ABCDE。
16.ABD
【解析】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這是一組已知的關于問題的條件的描述,即問題的起始狀態。二是要達到的目標,即問題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因此,答案選ABD。
17.B
【解析】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非邏輯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分,在各種創造活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貫穿整個創造活動的始終。因此,答案選B。
18.A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我效能感理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也得到了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因此,答案選A。
19.A
【解析】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在動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變,通常是隨著年齡、性別、個性特征、社會地位和文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他們努力學習獲得學業成就,主要是為了實現家長的期待,并得到家長的贊許。因此,答案選A。
20.A
【解析】元認知計劃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估其有效性。元認知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因此,答案選A。
21.DE
【解析】當人學完一系列詞匯后,馬上進行檢測,開始和結尾的幾個詞一般要比中間的詞記得牢,這就是所謂的首位效應和近位效應。“學生剛學英語時,對26個字母的記憶兩頭容易,中間難”就屬于這種現象。因此,答案選DE。
22.ABE
【解析】認知結構變量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認知結構變量,指個人認知結構在內容和組織方面的特征,它主要包括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及穩定性和清晰陛三個變量。因此,答案選ABE。
23.ABCDE
【解析】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個別化對待原則、整體性發展原則。因此,答案選ABCDE。
24.C
【解析】恐怖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恐怖癥可分為單純恐怖癥(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境的恐懼)、廣場恐懼癥(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蕩蕩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癥。因此,答案選C。
25.B
【解析】微格教學是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答案選B。
26.ABC
【解析】從一名新教師成長為一名合格教師有一個過程,教師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關注的問題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因此,答案選ABC。
27.ADE
【解析】我國教育心理學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因此,答案選ADE。
28.E
【解析】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因此,答案選E。
29.ABCD
【解析】基克認為,一般性的問題解決大致包括以下階段:建立問題表征、搜尋解法、執行解法和評價。因此,答案選ABCD。
30.ABCD
【解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這四種需要又被稱為缺失需要,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必須得到一定程度滿足。因此,答案選ABCD。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