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B解析: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2.D解析: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式,遷移又可分為特殊遷移和非特殊遷移。
3.B解析: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要求盡量用白色粉筆,主要突出與黑板顏色的差異,方便學生識別,因此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差異律。
4.C解析:見原型操作階段的定義。
5.B解析: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調節策略,故學習策略不屬于元認知策略,而元認知策略則是一種學習策略。
6.B解析: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性思維。
7.C解析: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8.A解析:見對行為塑造法的解釋。
9.A解析:結構化的有序材料適宜于使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指導教學策略。
10.B解析: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稱為效度。
11.C解析:教師。
12.D解析:守恒觀念形成。
13.A解析:不同的學習結果。
14.D解析:行為主義者。
15.C解析:經驗類化說。
二、名詞解釋
1.水平遷移:難易相同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
2.課堂心理氣氛:主要指課堂中某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表現。
3.有意義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知識建立非人為(即非任意的)、實質性(即非字面的)聯系的過程。即符號或符號組合獲得心理意義的過程。
4.檢索:經過編碼組織過的信息,可按一定規律進行提取。
5.知識:是事物的屬性或聯系在人腦中的反映,也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試題推薦: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