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 >教師資格證 > 面試指導 > 面試真題 > 初中面試真題 > 初中化學面試真題

2022上半年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已更新)

來源:233網校 2022-05-26 12:02:09

2022上半年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時間5月14日-15日,面試采用5分鐘結構化+10分鐘試講+5分鐘答辯的方式進行。2022上半年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已發布

微信預約真題
獲取面試真題>>
初中化學教資面試真題及答案

同時,也可進入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群,考后及時獲取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

微信掃二維碼
進面試真題群

2022上半年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

試講題目1. 易爆物和易燃物的安全認識

1.題目: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片段教學

2.內容:

圖片1.png圖片2.png

(1)試講時間10分鐘以內;

(2)試講過程中涉及到的實驗及其他教學媒體只需用語言進行情景模擬即可;

(3)配合教學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一、課程導入

多媒體展示爆炸相關新聞圖片,引出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學習爆炸現象

(1)何為爆炸?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知識

(2)播放天津塘沽大爆炸、臺灣高雄燃氣爆炸、青島化工廠爆炸視頻,

引導學生總結這些爆炸想象的特點。(由于天然氣、煤氣或液化石油氣等易爆物泄露等引起的爆炸。)

通過這些視頻的慘痛教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利用這些易燃易爆物呢?

請學生回答,并順勢講解爆炸極限概念和知識。

提問:在氣體燃燒時,高于或低于爆炸極限都會有怎樣的現象?

請大家小組討論并請代表回答問題。

2、粉塵爆炸實驗

可燃性氣體可能發生爆炸,面粉、煤粉等粉塵也能發生爆炸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粉塵爆炸實驗視頻。

問題:

(1)視頻播放結束了,請大家嘗試著總結下本次實驗的步驟是什么?

(2)觀察到什么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能得到什么結論

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分析。

(3)提問:由上可知,物質具備燃燒的條件后,燃燒的劇烈程度和什么有關?

明確:氧氣的濃度和接觸面積。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氧氣濃度越高,燃燒就越劇烈,在一定空間內急劇燃燒并有氣體生成,可以引起爆炸

教師講解:通過以上實驗可知,在面粉廠附近是要嚴禁煙火的。為了使警鐘長鳴,同學們對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問題,要時刻提高警覺性

三、鞏固練習,強化提升

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場合會經常一些圖標,請大家討論這些圖標向人們傳遞了什么樣的信息?

四、課堂小結,深入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實際演練華 點

課下請同學們收集商場、學校周邊的一些安全警示標志,并說一說它們分別是什么?下節課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2. 酒精燈的使用

圖片3.png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圖片導入

【提出問題】觀看大屏幕,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圖片4.png

【學生回答】某化學反應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

【教師引導】在該實驗中用于加熱的實驗儀器是什么?

【學生回答】酒精燈。

【教師總結】酒精燈如何使用?這就是本節課學習的知識。

環節二:新課教學

【教師提問】繼續觀看PPT,觀察酒精燈有哪幾個組成部分?

【學生回答】燈體、燈芯、燈芯管和燈帽組成。

【教師提問】酒精燈在使用時該如何正確使用?如何點燃酒精燈呢?觀察圖片總結。

【學生回答】用點燃的火柴點燃酒精燈。

【教師演示】演示點燃酒精燈的操作。學生進行觀察并描述。

【學生回答】首先將酒精燈的蓋子取下來,放在實驗桌上,然后再用點燃的火柴點燃酒精燈,再把燃著的火柴熄滅。

【提出問題】能不能用已經點燃的酒精燈去引燃另外一個酒精燈?觀察圖片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不可以用點燃的酒精燈去引燃另外一個酒精燈,只能用火柴點燃酒精燈。

【教師活動】展示酒精燈火焰的圖片。觀察酒精燈的火焰部分,歸納信息。

【學生回答】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三個部分,將火柴平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時,外焰部分燃燒的痕跡最明顯,所以應該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教師引導】酒精燈該如何熄滅?觀看視頻總結。

【學生回答】用酒精燈的蓋子將燃著的酒精燈蓋滅。

【教師總結】不可用嘴去吹滅酒精燈,在熄滅酒精燈的時候需要用酒精燈的蓋子將火焰熄滅。

【提出問題】蓋滅后輕提一下燈帽,再重新蓋好,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第一次,熄滅火焰。但此時蓋子中的氧氣被消耗,導致蓋內空氣壓強變小,等其冷卻后,因外界氣壓大于里面氣壓,故會導致打不開瓶蓋。所以,應該再蓋一次,使空氣進入。防止燈蓋內部氣體量過少,造成低壓,下一次再用就會很難打開。

【教師總結】做實驗時一定要記得蓋滅后輕提一下燈帽,再重新蓋好。

【教師講解】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要碰倒酒精燈,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應立刻用濕抹布撲蓋。

環節三:鞏固提高

練習鞏固題目。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簡要概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收獲。

作業:課后觀看實驗室使用酒精燈的視頻,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3. 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圖片5.png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十分鐘。

(2)教學中要有提問與學生互動。

(3)有合適的板書設計。.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提問學生復分解反應的概念,請學生列舉一些復分解反應,引入本節課""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二)情境創設新課講授

1.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提出問題:是否化合物之間都可以發生復分解反應,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

請學生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和藥品,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歸納實驗過程和現象。老師根據學生實驗,歸納如下的實驗結果。(“+”表示反應,“”表示不反應)

2.請學生判斷上述發生的化學反應是不是屬于復分解反應,并且根據實驗現象歸納﹔在怎樣的條件下,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酸、堿、鹽之間并不是都能發生復分解反應,有氣體,沉淀或有水生成,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

(三〉習題演練鞏固提高

判斷下列物質之間是否能夠發生復分解反應。如能發生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

(2〉氫氧化鉀溶液和鹽酸

(3〉硫酸和氯化鈉溶液

(4〉碳酸鉀溶液和鹽酸

(5)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

(四〉總結歸納作業布置

小結:學生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作業:從微觀的角度思考,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本質是什么?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4. ph試紙的使用

圖片6.png
圖片7.png

pH試紙使用簡便,在I農業生產、科學研究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可用于粗略地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驗室中也常用pH試紙測定某些溶液的酸堿度。用酸度計(pH計)可以更精確地測定溶液的pH。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2)有課堂活動的設置。

(3)要求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4)試講中涉及到教學用具用語言進行情景模擬即可。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引導】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溶液有酸性、堿性和中性之分,我們可以通過酸堿指示劑測出其酸堿性。但是它們的酸性強弱程度并不相同,那么溶液的酸堿度如何來測量呢?實驗室中常用pH試紙進行粗略測定,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一下pH試紙的使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導】結合活動與探究,討論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值的操作步驟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教師引導】在操作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教師引導】我們試驗臺上有3.5%鹽酸、檸檬汁、蒸餾水、海水、肥皂水、洗滌劑、4%氫氧化鈉溶液共7種待測液,現在我們以實驗小組為單位按照操作步驟分別測出溶液的pH值。

【學生操作】學生操作,記錄數據,并進行交流,比較結果差異。

【教師引導】觀察圖7-5,并結合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pH值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回答】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堿性。溶液酸性越強,pH越小;溶液堿性越強,pH越大。

【教師總結】pH值以7為界來判斷溶液的酸堿性時,要強調在常溫下才可以。

(三)拓展提升

【教師引導】如果玻璃棒不干燥或者pH試紙預先用蒸餾水潤濕會對結果產生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玻璃棒不干燥或者pH試紙預先用蒸餾水潤濕相當于將待測液稀釋。測酸性溶液時,酸性減小,pH增大;測堿性溶液時,堿性減小,pH減小。

(四)小結作業

【師生總結】總結本節課學到的內容,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知道,雨水的pH值是小于7的,原因是什么?酸雨的pH值在什么范圍內?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5:中和反應

1.題目:九年級《中和反應》片段教學

2.內容:

圖片8.png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試講過程中注意對于學生的引導;

(3)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一、問題導入,激發情感

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已經學習過了酸和堿,并提出問題:酸與堿都什么化學性質,有沒有什么共同的性質?引導學生回答。

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出本節課主題。.

二、實驗探究,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實驗儀器,提問學生各實驗儀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并講解其注意事項。出示實驗試劑,講解今天所用到的實驗試劑,并講解其使用的注意事項。

2.教師活動與探究中的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2-3滴的酚酞溶液,插入溫度計,測量溶液的溫度,再向溶液滴加鹽酸至無色,提問學生:溶液中的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溶液中的溫度有什么變化?

2.教師肯定學生得出的結果,并進行總結,接著取上述實驗所得的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1滴氫氧化鈉,提問學生顏色有什么變化?并同桌之間討論這說明了什么?

3.教師用玻璃棒蘸取實驗第一步所得的溶液,加熱至蒸干,提問學生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并小組之間討論這說明了什么?

4.教師展示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原理: HCI+NaOH=NaCI+H2O。教師同時提出問題:這里換成其他的酸和堿,能否寫出其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上述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上找相同點,并歸納出酸堿中和反應的定義,并引導學生寫出酸堿中和反應的通式:酸+ 堿=鹽+水.

6.教師播放酸與堿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學生得出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學生試著把其他中和反應按著種方式寫出來,然后教師歸納:所有酸與堿的反應都可以這樣寫。

7,教師提出問題:中和反應在實際運用中有什么應用呢?通過實際舉例,師生共同總結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農業上改變土壤的酸堿性;工業上處理工廠的廢水;生活中用于醫療等。

三、習題拓展,鞏固新知

通過多媒體的展示習題,將學生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深化。

四、歸納總結,深入理解

由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予以肯定,

五、緊扣主題,擴展延伸同教照

請學生課下查閱資料,了 解生活、生產中還用那些方面利用了中和反應的原理,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與生活額能力。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6:海水曬鹽的原理

圖片9.png
參考解析: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海水曬鹽場。

【提出問題】海水曬鹽的原理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說明。

【學生回答】海水中含有氯化鈉,在曬鹽的過程中,水分蒸發但是氯化鈉不會蒸發,最后水分蒸發完了之后就會得到氯化鈉,實現海水曬鹽的目的。

【提出問題】從水溶液中獲取固體的方式還有哪些?如何在實驗室中實現蒸發溶劑得到固體的目的?

一起學習“蒸發與結晶”。

環節二:新課教學

1.結晶的方式

【提出問題】進行以下實驗,并分析實驗現象。說明從溶液中獲取溶質的晶體有哪些方式?

【教師實驗】

實驗1:取10 mL濃的氯化鈉溶液,用酒精燈加熱,用玻璃棒攪拌至出現較多晶體時停止加熱。

實驗2:在一個盛有30 mL沸水的燒杯中不斷加入硝酸鉀,配制成硝酸鉀飽和溶液,將燒杯放在冷水中降溫,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提出問題】從實驗中可以看出,結晶的方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蒸發溶劑結晶,降溫結晶。

【教師總結】將溶液加熱蒸發,使溶液達到飽和后,再蒸發掉溶劑,溶質就會結晶析出,比如氯化鈉的水溶液。對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固態物質,比如硝酸鉀等,還可以用冷卻熱的飽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這也就是從溶液中獲取晶體的兩種方式:蒸發結晶與冷卻結晶。

2.蒸發結晶

【提出問題】在實驗室中,要通過蒸發結晶的方式得到晶體,正確的操作是怎樣的?結合剛才教師的操作進行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①蒸發皿中的液體量不宜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

②加熱時,應不斷用玻璃棒攪拌溶液,防止液體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③加熱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利用余熱將濾液蒸干;

④熱的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持小心地放在石棉網上。

【教師引導】參照實驗操作要領完成食鹽水的蒸發結晶操作。

(學生實驗,教師引導。)

環節三:拓展提高

【提出問題】生活在鹽湖附近的人們習慣“冬天撈堿,夏天曬鹽”,請說明其中所蘊含的分別是通過何種方式結晶?

【解析】“夏天曬鹽”是因為食鹽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不大,夏天氣溫高,水分蒸發快,食鹽易結晶析出;“冬天撈堿”是因為純堿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冬天氣溫低,純堿易結晶析出。因此“夏天曬鹽”蘊含的是蒸發結晶,“冬天撈堿”蘊含的是降溫結晶。

根據溶解度受影響的大小,選擇結晶的操作方法——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法;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結晶時一般采取蒸發結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結晶時一般采取降溫結晶的方法。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總結本節課重點知識,教師補充。

作業:課下思考——混有少量氯化鈉晶體的硝酸鉀,如何應用本節課的知識提純硝酸鉀?

三、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7:飽和溶液

1.題目: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飽和溶液》片段教學

2.內容:

圖片10.png
圖片11.png

3.基本要求:

(1)要有提問、互動環節;

(2)引導學生得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3)試講時間10分鐘以內。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青海湖美麗的視頻,配音介紹咸水湖的知識,提出湖水日益咸化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講授新課

環節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活動一:固體在水中能否無限制地溶解

學生實驗。

明確: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

學生討論(熱水中可能溶解得多,水多的時候也能溶解得多

活動二:影響溶液達到飽和的因素

學生實驗

提問: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應如何完善?

明確: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

活動三:

小組討論:應注意的三個問題:

(1)一定溫度銓(2)一定量的溶劑銓(3) 這種溶質達到飽和時,其他物質可以溶解。

環節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提問:如何實現轉化?

師生交流,小組展示和匯報

三、鞏固練習,強化提升

聯系生活,說出海水曬鹽的過程

四、課堂小結,深入理解

請同學總結

五、布置作業,實際演練

課下請同學們調查身邊還有那些地方用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下節課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8. 化學式

圖片12.png
圖片13.png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出示幾種實驗室常見物質,水、氧氣、二氧化碳,氧化鐵等讓學生觀察瓶子標簽。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室常見這幾種物質的標簽,并找出標簽上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引出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化學式

【提出問題】根據剛剛的觀察,每種物質都用化學元素和數字非常簡便的表示出來,請閱讀教材內容以及根據大家的觀察回答,什么叫做化學式?

【學生回答】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做化學式。

【教師講授】比如剛才觀察到的H2O、O2、CO2、Fe2O3等,這些都是化學式,能夠為大家的化學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每一個化學式表示了一種物質的組成,不同的物質組成是不同的。

【教師引導】水的組成能否寫成HO2?

【學生回答】不可以,每種物質的組成是固定不變的,而且物質的組成是實驗測得的,應該遵循實驗事實。

2.化學式的意義

【提出問題】在H2O中,數字和元素符號各代表什么意義呢?

【學生回答】①H2O代表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組成;

②表示1個水分子;

③表示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組成。

【提出問題】那如果寫成2H2O呢?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2H2O中的兩個2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合作探究】2H2O中,H2O前面2代表水分子的數目,而H2O中2代表1個水分子中包含2個氫原子,代表的是原子數目。

3.書寫化學式注意事項

【教師引導】既然同學們都了解了化學式所代表的含義,而且也了解了使用化學式的好處,那么如何才能既快又準確的寫出一種物質的化學式呢?在書寫化學式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

【學生回答】在書寫化學式時要知道該物質含有哪幾種元素以及不同元素原子個數比。

【教師展示】出示幾種物質的化學式(He、Fe、C、O2、H2)請同學根據這幾種化學式總結歸納書寫單質化學式需要注意的點。

【學生回答】①稀有氣體,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

②金屬和固態非金屬用元素符號表示。

③非金屬氣體用元素符號和氣體中所含原子數表示,原子數標在右下角。

【教師展示】繼續出示幾種化合物化學式(CO、SO2、NaCl、KCl)。

【提出問題】觀察這幾個化學式,在書寫化合物化學式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①組成元素原子個數比為1時,1省略不寫。

②氧化物化學式的書寫,一般氧元素寫在右方,另一種元素寫在左方。

③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左邊,非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右方。

【提出問題】那這些化學式又應該怎么讀呢?

【學生回答】氯化鈉、氯化鉀、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讀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名稱時,讀某化某,有時還要讀出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

(三)鞏固提高

教師讀化學式或者元素符號,學生進行搶答。

(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化學式的意義。

布置作業:這節課學習了化學式中包含的元素之間有不同的原子個數比,那這些元素是以怎樣的原子個數比相結合而組成物質的呢?它們結合的規律是什么?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9. 二氧化碳的檢驗

圖片14.png
圖片15.png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問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確定實驗原理

【演示實驗】向學生分別演示實驗1:碳酸鈉和稀鹽酸;

實驗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應實驗。

【提出問題】分別觀察到了哪些實驗現象?

【學生回答】實驗1:有大量氣泡產生,反應很劇烈。

實驗2:開始反應時有氣泡,一會兒就沒有了氣泡。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提出問題】通過上述兩個實驗,思考實驗室中能否采用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為什么?

【學生回答】實驗1反應太快,來不及收集氣體,實驗2反應一會兒停止,不理想,總之不能用這些這兩個反應獲得持續、穩定的氣流。

【演示實驗】進行實驗3: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的演示。

【提出問題】上述三個實驗中,哪一個比較適合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為什么?

【學生回答】實驗3反應速率比較適中,適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2.實驗裝置選取

【投影展示】先利用投影展示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

【提出問題】思考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回答】發生裝置:固體加熱型,固液常溫型(由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決定)。

【提出問題】討論收集氣體時一般有哪幾種方法,應考慮哪些因素?

【合作探究】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與水發生反應的氣體)。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提出問題】根據剛剛確定好的實驗原理,結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發生裝置和收集方法應該是什么?

【學生回答】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應該為固液常溫型,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投影展示】投影展示出相關的實驗儀器,學生從中選擇,拼一拼,裝一裝,設計并組裝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3.二氧化碳的檢驗

【提出問題】能夠使燃燒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并舉出例子,如:氮氣也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也能夠使燃燒著的木條熄滅。

【提出問題】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演示實驗】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教師總結。

(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嘗試寫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檢驗的文字表達式?

(四)小結作業

【學生總結】總結出本節課學習內容:探究制備二氧化碳的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和二氧化碳的檢驗。

【布置作業】分別列舉幾種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排水法收集的氣體。

四、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0. 蛋白質

圖片16.png
圖片17.png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生活情景引入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說一下你們今天早上吃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牛奶、豆漿、雞蛋、肉類等物質。

【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些物質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嗎?

【教師總結】這些物質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通過今天這一節課的學習來了解蛋白質。由此引出本節課題。

環節二:新課教學

【提出問題】什么是蛋白質?

【教師引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學習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是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的主要原料。

【提出問題】請學生說出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哪些物質中含有蛋白質?

【學生回答】牛奶、豆漿、雞蛋、魚、肉等。

【教師講解】教師向學生展示含有蛋白質物質的圖片并講解,在動物的肌肉、皮膚、毛發、蹄、角以及蛋清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在許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種子里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提出問題】蛋白質由什么構成?

【學生回答】甘氨酸、丙氨酸。

【教師總結】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構成的復雜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從幾萬到幾百萬。

【教師講解】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物質,成人每天需攝取60~70g。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人體通過食物獲得的蛋白質,在胃腸道里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組成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白質,維持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組織更新;另 一部分氨基酸可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體外,同時放出能量供人體活動的需要。每克蛋白質完全氧化放出約18kJ的能量。

【提出問題】蛋白質對人體的作用有哪些?

【交流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學生回答】一組學生回答出,蛋白質能夠維持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組織更新,放出能量供人體活動的需要。另一組學生回答出,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也是蛋白質,在吸入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中起著載體的作用。

教師總結。

【教師講解】血紅蛋白也與一氧化碳結合,而且結合能力遠大于氧氣,一旦結合便不容易分離,且不能再與氧氣結合,人就會缺氧窒息死亡,這是煤氣中毒的原因;香煙的煙氣中含有幾百種有毒物質,其中就有一氧化碳,強調要關注健康。

環節三:拓展提高

【教師講解】通常用甲醛水溶液(福爾馬林)浸泡動物標本,使標本能長期保存。

【提出問題】為什么甲醛的水溶液(福爾馬林)有這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甲醛等會與蛋白質發生反應,破壞蛋白質的結構,使其變質。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引導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作業:酶也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請學生課下收集查閱有關酶的知識內容。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1. 燃燒的條件

1.題目: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燃燒的條件》片段教學

2.內容:

圖片18.png

3.基本要求:

(1)解釋燃燒的概念;

(2)引導學生得出燃燒的條件;

(3)要有提問、互動環節。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爆炸事件,引導學生思考燃燒

二、新授

環節一 :燃燒的概念

學生回憶學過的燃燒的實例,說說燃燒時的現象:

環節二:燃燒條件

小組討論:什么情況下能燃燒?討論燃燒需要的條件。

(1)水與酒精的燃燒對比實驗。

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燃燒需要可燃物的結論。

(2)對比實驗,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水下白磷不燃燒。

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得出燃燒需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并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學生思考討論讓水下白磷燃燒的方法,教師演示實驗

總結:燃燒需要的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三個條件需須同時具備

三、鞏固練習,強化提升

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實驗室的酒精燈通常用火柴點燃,煤氣灶用電子打火器點燃、煤爐則要用紙屑、木條等引燃,這是為什么呢?

四、課堂小結,深入理解

引導學生總結燃燒和燃燒的三個條件

五、布置作業,實際演練

課下請同學們思考怎么才能滅火?下節課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2. 固體藥品的取用

圖片19.png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實驗儀器的名稱、特點、用途以及實驗室安全規則?那實驗室安全原則都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總結,從而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塊狀固體或金屬顆粒的取用

【多媒體展示】取用塊狀固體藥品(石灰石和金屬鋅)的視頻,學生觀察藥品的狀態、藥品存放試劑瓶的特征、取用藥品的儀器以及操作順序。

【學生回答】

①塊狀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可用鑷子夾取;

②用過的鑷子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以備下次使用。

【教師總結】塊狀固體藥品的取用的儀器是鑷子,步驟為一橫二放三慢豎。

【演示操作】首先把密度較大的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玻璃容器時,應該先把容器橫放,把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藥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學生實驗】實驗1-3:(1)用鑷子夾取少量顆粒狀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備用。

【教師巡視指導】強調試管一定要緩慢豎起,速度不能太快。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藥品的取用

【媒體展示】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碳酸鈉粉末)的視頻,學生觀察藥品的狀態、藥品存放試劑瓶的特征、取用藥品的儀器以及操作順序。

【師生總結】粉末狀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可用鑰匙夾取。用過的鑰匙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以備下次使用。

【教師總結】粉末狀藥品的取用的儀器是鑰匙或紙槽,步驟為一橫二送三直立。

【演示操作】往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時,為避免藥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試管傾斜,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用小紙條折疊成的紙槽)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

【教師補充】固體藥品取用原則:不觸,不聞,不嘗;節約藥品;用剩的藥品放入指定容器。

環節三:鞏固提高

【學生實驗】實驗1-3:(2)取少量碳酸鈉粉末放入另一支試管中,并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備用。教師巡視指導。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所學主要知識,表述學習心得。

作業: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匙等,以及食鹽、冰糖進行固體藥品的取用練習。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3. 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1.題目:九年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片段教學

2.內容:

圖片20.png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試講過程中注意對于學生的引導;

(3)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猜謎語:” 敢怒不敢言(打一我們身邊的物質)”。從而引入本節課的課題——空氣。

二、新授

觀看看現代驗證空氣成分的實驗錄像。

強調:裝置氣密性要好:紅磷要足量。

提問:錄像中同學們看到了哪些現象?反應中,反應后分別是什么?

能不能把實驗用的紅磷換成蠟燭?

紅磷燃燒時的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熱。

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燒杯內水回流,約占瓶內原空氣體積的1/5.

反應的原理:

圖片21.png

明確:不能把實驗用的紅磷換成蠟燭。

因為蠟燭燃燒生成氣體,會影響原氣體的組成成分測定,故不能代替反應物。

閱讀教材得出具體的空氣成分:空氣中最多的成分是氮氣,其次是氧氣。各物質在空氣中所占的體積比為:氮氣78%,氧氣21 %,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三、鞏固

做大屏幕習題

四、小結

學生自由發言所學知識,教師進行補充歸納。

五、作業

尋找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應用到本節所學東西,下節課與老師同學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4. 水的凈化

1.題目:九年級《水的凈化》片段教學

2.內容:

圖片22.png圖片23.png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試講過程中注意對于學生的引導;

(3)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一、問題導入,激發情感

1.教師展示黃壁莊水庫的圖片,提出問題: 1.水庫中的水含有哪些雜質,能否直接引用呢? 2.怎樣將水庫中的水變成可以飲用的水?學生小組之間,展開自由討論,從而引出課題。

二、實驗探究,講授新課

1.教師展示一杯純水和一杯泥水,學生直觀了解不溶性雜質使泥水呈渾濁。學生自學水的物理性質。

2.教師展示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師生共同分析明確:沉降和過濾是為了除去不溶性物質;吸附是為了除去可溶性物質或者部分微小的不溶性物質;消毒是為了殺滅病毒、細菌微生物。

3.教師逐步講解各個重要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首先是沉降,可使較大顆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來。為加快沉降速度,可以加入絮凝劑,比如明礬。.

4.教師講解過濾步驟,及演示濾紙的疊法,并進行北小的過濾。

5.學生觀察,明確過濾操作要做到“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壁,且無氣泡。

二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漏斗里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燒杯靠緊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學生對比過濾前后的泥水及濾紙上的殘留物,理解過濾是化學實驗中極為重要的操作,常用于分離固體和液體。

6.教師講解吸附操作。利用塊狀活性炭對過濾后的液體進行吸附,學生通過觀察到吸附后的泥水顏色變淺,且原本輕微的臭味消失,總結出:吸附可以除去有色或有味的物質。教師強調吸附是物理變化。常用活性炭等有吸附作用的固體。

三、習題拓展,鞏固新知

通過多媒體的展示習題,將學生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深化。

四、歸納總結,深入理解

由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態度的升華。

五、緊扣主題,擴展延伸

請學生課下查閱資料,了解工業上常用的吸附劑都有哪些。

六、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5. 化學方程式

1.題目: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片段教學

2.內容:

圖片24.png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試講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引導;

(3)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參考解析:

復習導入,激發情感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那么如何能夠更簡單的表示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呢?由此導入新課。

二、深入感知,講授新課

1、教師書寫碳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并講解方程式定義和通過方程式能夠表示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2、教師提問,根據碳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學生回答

明確:①反應中反應物為碳和氧氣,生成物為二氧化碳,反應在點燃的條件下進行。

②該反應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三者的個數比為1: 1 :1。

③表示各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比,如該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比為m(C): m(o2): m(co2)=12 : 32: 44=3 : 8 :11。

3、教師總結: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表示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質量比。

4、老師講解方程式的讀法

5、教師提問學生到黑板上寫出氫氣與氧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三、習題拓展,鞏固新知

多媒體展示一些化學方程式,通過快問快答的方式提問學生方程式的書寫是否正確。

四、歸納總結,深入理解

由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態度的升華。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課下查閱一下資料,嘗試著將學過的文字表達式書寫成化學方程式的形式,下節課共同分享。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6. 氧氣的化學性質

圖片25.png
圖片26.png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假如你去攀登喜馬拉雅山,你將準備哪些必用品?為什么?

假設學生回答:①厚衣服。因為高海拔地區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繩、防滑鞋。因為可能會遇到峭壁等,還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我們已經知道氧氣是一種能夠供給呼吸的氣體,那么氧氣還有沒有其他的化學性質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

環節二:新課教學

1.木炭與氧氣的反應

教師實驗:將木炭在空氣中點燃,再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請學生對比實驗現象有何不同?解釋原因?

明確: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更劇烈。說明氧氣是一種能支持燃燒的氣體。

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明確: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

教師講述木炭和氧氣的化學反應,板書化學方程式。

2.蠟燭與氧氣的反應

將蠟燭固定在燃燒匙內,在空氣中點燃。將燃著的蠟燭由上而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稍候,向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蕩。觀察實驗現象,判斷產物。

(小組探討產物是什么,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講述。引導用文字表述蠟燭的燃燒。

3.鐵絲的燃燒

非金屬木炭、硫磺都可以與氧氣發生反應,那么金屬是否也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播放鐵絲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的對比燃燒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明確:鐵絲在空氣中加熱發紅但是沒有燃燒。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發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體。

【教師引導】生成的黑色固體是四氧化三鐵,并且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對比前兩個實驗寫出文字表達式?鐵絲與氧氣反應實驗時,鐵絲為什么是螺旋狀的?在瓶底放一些水的原因?

明確:螺旋狀可以增大受熱面積,使鐵絲持續燃燒;在瓶底加少量水是為了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在瓶底導致集氣瓶炸裂。

4.氧氣的助燃性

【提出問題】觀察以上三個實驗,木炭、蠟燭、鐵絲在空氣和在氧氣中的反應現象,推斷氧氣具有怎樣的性質?

【學生回答】木炭、硫、鐵絲在氧氣中反應更加劇烈,說明氧氣能夠支持燃燒。

【教師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能夠與很多物質發生反應。

環節三:鞏固提高

觀察對比這些實驗的文字表達式,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來看,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作業:查閱資料,氧氣的用途有哪些。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17. 制取氧氣

圖片27.png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導入:空氣的組成是什么?(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

氧氣是維持我們人類呼吸的必不可少的氣體。那么,怎么制備氧氣呢?

(二)探究新知

提問:實驗室制取氣體時,需要做哪幾方面的準備?

明確: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裝置...

提問:那么首先思考一下,在工業上,氧氣制取的原理是什么?

明確:分離液態空氣。

提問:這是物理方法進行制取的,有哪些化學方法呢?

明確:分解過氧化氫可以制備氧氣;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提問:除此之外,在實驗室里還用到那種方法呢?

明確:加熱氯酸鉀。

提問:接下來主要研究加熱氯酸鉀制備氧氣的方法。確定反應原理之后,如何選擇和安裝反應儀器?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教師進行演示實驗裝置安裝過程,以及氯酸鉀制備氧氣的操作步驟。并且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集氣瓶中有氣泡產生,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將表格補充完整。

提問:要選擇什么樣的收集方法?首先思考常見的收集氣體的方法有哪些?(排水法,排空氣法。)

提問:制取氧氣的時候可以用什么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提問:根據什么選擇收集方法的?

【小組討論】以化學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三)拓展提升

提問:根據大屏幕展示的反應儀器,說明哪些是發生裝置,哪些是收集裝置。

明確:試管中是發生裝置,集氣瓶是收集裝置。

(四)小結作業

小結:引導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作業:結合之前學過的反應,觀察氧氣制取的反應與之前的化合反應在文字表達式的書寫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略

教資面試高分指南筆記,從穿著禮儀、到結構化、試講、答辯,讓你輕松應對考試,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免費獲取↓↓

教資面試學霸筆記.png

報考關注>>2022年教師資格證面試題庫

備考沖刺>>歷年教資面試真題下載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营山县| 赫章县| 剑阁县| 侯马市| 临澧县| 文山县| 六安市| 中阳县| 都匀市| 新建县| 轮台县| 黑河市| 望城县| 乌恰县| 宁武县| 石景山区| 滦南县| 于田县| 上犹县| 且末县| 灵璧县| 鸡东县| 年辖:市辖区| 汉源县| 渭源县| 盐亭县| 应用必备| 肥西县| 嘉定区| 塔河县| 宜章县| 昭觉县| 彭山县| 宣武区| 土默特右旗| 江永县| 奇台县| 昌江| 金堂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