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師教學行為規范
教學是傳播、延續、發展人類科學文化的橋梁,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師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不斷地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技能。教師教學行為規范正 是促使教師努力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業務的有效保證,規范教師行為是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
首先.教師要端正教學態度,嚴肅對待教學工作,熟悉教材,認真備課,組織好課堂教學。傳授知識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教師要鉆研業務.熟練掌握所教課程的內容,同時還要了解所教專業的學術發展前沿。不斷吐故納新,掌握新的專業知識。
其次。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輕松的學習條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課堂要表達清楚、板書規范,認真完成教 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按時上下課,不遲到、不缺課、不拖堂,不隨意占用學生音、體、美課或者班會、自習課的時間,不給學生增加 課業負擔。
最后,教師在課下要認真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用心編制練習題,把握好指導學生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學生改正學習上的錯誤, 包括態度、方法等。特別是對待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切勿急躁和挖苦。學會用積極、鼓勵的態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實施輔導并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 的理論.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努力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三、教師人際行為規范
教師職業特點決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教師的人際關系中.主要包括學生、同事以及學生家長等。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對象,教師都要保持作為教師應有的基本行為規范。
首先,教師對待學生要永遠保持愛心和耐心,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耐心輔導,不急不躁、不偏不袒,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守護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其次,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要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尊重和理解家長。重視家長的請求和訴愿,聽取家長的建議,與家長保持長期的聯絡,切勿對家長態度生硬,或者將責任推到家長一方,埋怨家長,要學會與家長形成合力,努力通過家校合作來達到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
再次,教師與同事之間要保持協同、向上的合作關系,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樂于助人。教師要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工作的目標,通過課題研究、教學實 踐等活動共同研討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攜手攻關,解決難題。杜絕為了名譽、職稱或者成績排名而相互對立和損壞學生利益的現象。
最后, 教師對于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服從安排,積極配合,協助管理者圓滿完成任務,提升自身的素養。教師還要以主人公的精神積極參與管理事務。根據《教師法》第 七條規定教師可以通過教代會等渠道參與學校管理和運營,對學校工作提出合理建議,這是教師的權利與義務,教師與管理者之間要超越普通職場中的上下級關系. 形成良性的合作關系。
四、教師儀表行為規范
首先,教師的儀表行為要以學生的欣賞 水平為前提。作為一名教師.要慎重地把自己的儀表行為調整到符合學生的欣賞水平上.對他們施以良好的影響。教師必須在為人師表的宗旨下.服飾打扮整潔樸 實、美觀大方,充分地把自己的審美觀點和精神風貌呈現給學生;言行舉止,應謹慎謙和、文明禮貌;為人應熱情真誠、落落大方,給學生樹立一個既值得尊敬.又 和藹可親的形象。
其次,教師的儀表行為要與自己的性格特點相得益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的舉止言談風格,也就具有不同的氣質風度。教師在自己的自身儀表行為的塑造中.需要充分地考慮到自己的性格特征,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努力創造具有自己特點的鮮明的個性風度。
再次,教師的儀表行為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教師的職業特點規定了教師在學生面前,既要有純真無邪的赤誠的童心,又要有沉穩持重的師長的成熟.更要有博大 精深的淵博知識及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但教師的儀表行為由于受到年齡特點的影響,表現出一定的年齡段特征。青年教師富有朝氣、充滿活力,儀表修飾上富有新 穎活潑的特征;中年教師年富力強、步履矯健,儀表修飾上往往富有成熟穩健的特征;老年教師德高望重、廣識博見,儀表修飾上亦常常透露出嚴謹、莊重的風格特 征。在言行舉止上,不同年齡段的人更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這就要求教師的儀表行為要相應地適合自己的年齡特點,展現出自己獨具的神采。
最后。教師的儀表行為要與課堂教學的情調相適應。教師儀表行為的總體要求是要持重、安謐、沉穩、協調,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但由于學科的不同,教師可以根 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安排授課氣氛、情調,以便更有效地調動各方面因素傳情達意、相互輝映,使其能更好地與原內容保持審美情趣上的協調一致。
五、教師語言行為規范
教師的語言行為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傳授知識、介紹經驗、交流感情為目的而使用的一門工作語言。教師的 語言行為既屬于客觀現實活動,即傳授知識、交流感情的活動,又是一種藝術活動,是二者有機結合的產物。教師的語言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要規范、正確和準 確。
首先,教師要使用普通話,邊遠地區的教師也要通過媒體及其他途徑學習普通話,力爭發音標準。教師的課堂用語、語法要規范,避免方言、土語,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詞語和語法。
其次,語義要明確、表達要清楚,這需要教師熟悉學科知識,思路清晰。教師要不斷修煉語言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簡潔明了地傳授知識.解答問題。
再次,語句要完整,上下連貫、有邏輯性。課堂教學切忌教師言語斷層、表達混亂、自相矛盾。教師使用規范、正確的語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增加教師的個人魅力。
最后,教師還要注意與時俱進、豐富語言,學會用學生熟悉、喜歡的語言表達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加親和力,幫助教育教學取得好的效果。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
通關必看:2017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提前備考有妙招,233網校匯聚教師資格經驗豐富講師,為廣大考生打造一次通關備考秘籍,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