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社會化過程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的,但是主要的影響來自父母、同伴以及學校。
首先,就父母對少年社會化的影響而言,它的作用是最明顯最主要的。由于少年經常地接觸到父母的言行,這種長期的緊密的聯(lián)系使得父母的影響超過了其他方面。
父母對少年社會化的影響是通過他們對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起作用的。研究資料表明:對子女表示無條件的愛的父母,幫助少年發(fā)展了積極的恰當的與他人的關系,培養(yǎng)了對他們自我概念的信任,以及積極的自尊。而表示拒絕和敵意的父母則會導致少年在學習、智力、同伴關系、與成人的關系等方面的困難,會導致心身疾病,甚至犯罪。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與少年社會化之間的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少年對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的看法。研究資料表明:較為積極的自我概念與少年認為其父母比較接受他們,很少使用心理控制、以及父親很少嚴格控制有關。少年感到被接受、有人需要以及感到一定程度的獨立對于其自我價值感和積極的自我概念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父母對于少年社會化的影響主要在價值觀和獨立觀念方面。這當中可能蘊含著沖突。如果父母和少年之間在價值觀、理想上有相同的地方,那么這種沖突就較為平緩,雙方可以發(fā)展一種相對和諧的社會關系。否則,就可能產生“代溝”。
第二,同伴對于少年社會化的影響相對于兒童期來說,有了實質性的變化,此時的同伴關系發(fā)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少年與同性同伴、異性同伴之間的關系更接近成人的同伴關系,他們的朋友是可以信任的、忠誠的,他們從同伴關系中得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對困難的理解。忠誠可信的朋友使少年無須害怕與朋友分享隱秘的感受時會受到嘲笑或傳給別人聽,與親密的朋友分享失望和喜悅的感受,使他們能很好地應付這一時期的感情波動。當然,這種同伴關系也可能導致不利的影響,一旦朋友背叛,則打擊相當大,可能導致他們自我價值感的下降,形成對自己的消極感受。
同伴在少年社會化過程中的影響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與父母的影響相比,這種影響更為表面化,范圍更小,時間更短。它主要集中在趕時髦、音樂、服裝等方面,而父母的影響卻在價值觀、道德和行為方式上起決定作用。并且,同伴關系的形成一般都是由于有相似的背景和價值觀,所以,同伴關系實際上可能強化了父母傳授的基本價值觀。因此,可以認為父母和同伴在不同的方面滿足了少年的不同需要。
雖然大多數時候同伴的價值觀與父母的是一致的,但是,當雙方對于價值觀、理想的看法完全不一致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困難;少年必須選擇采納其中的一種。這種情境對初中學生的自我概念和一般適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第三,對少年社會化產生影響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學校,少年每天在學校度過大量的時光,為這種影響提供了機會。
一方面,學校的一項基本職能是教育,這就意味著學校給少年傳授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是每個人將來成為經濟上獨立的有能力的社會成員所必需的,所以學校實際上在為少年以后進入成人社會做準備,學校教育引導著少年接受更高的教育和從事未來的職業(y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前途。同時,學校也使文化的信仰、價值觀和傳統(tǒng)得以延續(xù),通過學校樹立的榜樣和學校進行的訓練,少年了解了各種角色期望,并承擔了這些角色。
另一方面,由于少年在學校所花的時間很多,實際上學校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場合,學校中發(fā)生的各種事件、體育活動等都成了影響因素。并且,學校為少年結交朋友、建立親密的友誼提供了機會,而同伴又對少年的社會化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此外,學校的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做出了成人的榜樣,初中學生跟著教師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從他們那里學習行為的方式。
研究證明:學校經歷對少年對于自己的能力的評價產生了影響。常常成功的學生把新奇的問題看作是一種挑戰(zhàn),在這種挑戰(zhàn)中他們受到鼓勵去贏得成功;而經常失敗的學生開始認為自己無能,并失掉了去嘗試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