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氣質
氣質的概述
氣質是指個人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征。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過程的強度、心理過程的速度和穩定性和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點。
氣質的學說
1、體液說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體液說”。他提出,人體內有四種性質不同的體液:血液、黃膽汁、黑膽汁和粘液。他認為,正式這四種體液形成了人的性質。機體的狀態決定于這四種體液的混合比例。人體內某種液體過多或過少,人就會感到痛苦,比例適當,人就幸福健康。
2、體型說
德國一聲克瑞奇米爾把人的體格類型分為強壯型,瘦長型和矮胖型。他認為,不同的體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氣質。矮胖的人外向易動感情,瘦長的人內向而孤僻,強壯的人介于二者之間。他認為,正常的人和精神病患者只有量的差別,沒有質的不同,不同體型的人在氣質上也帶有精神病患者的某些特征。
謝爾頓把人的體型分為三種主要類型:內胚葉型、中胚葉型和外胚葉型。他還發現了三種氣質類型:頭腦緊張型、身體緊張型和內臟緊張型。他發現體型和氣質之間有很高的正相關。
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
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在研究知覺時發現,有些人比較容易從視野中離析出知覺單元,而有些人則很難。他將前者成為場獨立性的人,而將后者成為場依存性的人,大多數人在兩者之間。前者,傾向于用外在的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而后者傾向于用內在的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