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教師運用談話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22.簡述一堂好課的標準。
23.簡述小學生想象力的特點。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以下是《十幾減九》的教學片段,閱讀并回答問題。
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例題“12—9”的計算方法,然后展開師生對話,交流算法。
師:誰來介紹自己的方法,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數出來的。
師:你是怎么數出來的呢?
生1:我心里想著9,然后從9往下數(用手指表示),一直數到12,數了3個數,所以12減9就等于3。
師:你能給你的方法起個名稱嗎?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數手指”法吧。
生2:老師,我不用數手指,而是用小棒來擺。
師:你是怎么擺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擺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減9就等于3,這種方法叫“擺小棒”法。
師:好一個“擺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數手指,也不用擺小棒就能算出來!
師:是嗎?那就把你的高招說一說!
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減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來就等于3。
師:哇!你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巧妙的方法,老師佩服你!那你給這種方法起名稱了嗎?
生3:我不知道該叫什么方法好。
師:還有誰的方法和生3的一樣?你們一起來商量一下,給這種方法起個什么名稱。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很多名稱,有的叫“分開減”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說是“10減”法,還有的叫“先算減,再算加”法。
師:這些名稱都有道理,老師把你們的這些說法綜合起來,起一個又簡單又合理的名稱,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那就叫“破十法”吧!
生4:我還有一種方法比“破十法”還好!
師:是嗎?怎么個好法,你說說!
生4:因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減9就等于3,這種方法叫“想加算減”法!
師:你真會學習,能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生5:老師,我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叫“連續減”法!
師:(驚訝地)真的嗎?怎么連續減呢?
生5:(興奮地跑上講臺)我先用12里的2減去9里面的2,再用10減去剩下的7就得到3。
師:你真是一個“小數學家”,太了不起了!
問題:試述此教學片段中,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學活動的哪些特點?(20分)
2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某小學的學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們的學習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師根據班上學生的情感水平、認知水平、學習基礎、家庭狀況等實施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問題(一):該教師貫徹了什么教學原則?該原則的含義是什么?(10分)
問題(二):結合本實例,談談如何貫徹該原則。(10分)